Categories
休闲杂谈

美国务院:签证限制不针对大多数中国学生

美国学生签证

白宫宣布从6月1日起,暂停某些中国学生与研究人员入境美国,以限制中方利用美国的学生和研究人员签证计划,来窃取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美国国务院6月2日强调,此举只影响少部分人,美国仍然欢迎大多数中国学生。

美国学生签证

针对美国最新的签证收紧政策,国务院6月2日召开背景简报会说,美国不会容忍中方试图从美国的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获取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最终用于中方军事项目。但要强调的是,这并非意味美国要阻止所有中国学生和学者来美。

“一旦常规签证程序恢复,美国将会继续欢迎中国的所有合法学生和学者来美学习和研究。”主持这次简报会的国务院官员说。

该官员指的是,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美国的常规签证程序尚未恢复。

美国仍欢迎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和学者赴美

一位美国务院高级官员在简报会上说,他想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绝对有必要让人们知道,这一决定并不是针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

他表示,若疫情条件允许(即恢复常规签证),仍然欢迎他们来美国学校和研究机构,“我们对他们的贡献给予极大的重视。”

根据该官员的解释,美国最新实施的签证限制政策只针对一小部分中国人,这些人威胁到国家安全问题,因此国务院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

“这不应该影响到大多数中国学生和学者,他们将来美国从事完全合法的学术和研究工作。”该官员说。

他表示,中方多年来一直瞄准美国和其它先进经济体的敏感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用在中方的军事现代化上,来破坏美国及盟友的国家安全。特别是,中方利用在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少部分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事一些获取这些国家敏感技术的活动。这促使美国要解决这些问题。

限制签证政策是应对“军民融合”战略

美国务院官员透露,美国的这一最新限制签证政策是为了应对中方的“军民融合”战略。

美国务院的另一位高级官员表示,中方寻求将民事研究、民事技术与政府的安全、军事行业融合起来,目的是为了获取先进技术,来推动中方军队发展。这样做破坏了其它国家对技术的出口管制,这些管制原本是使民用贸易不会被挪作军事用途。

“我们对这个(收紧签证)政策的期望是,防止中方从美国学术和研究机构中获取敏感研究和技术,供其军事所用。我们也希望,这将有助于改善环境,使美中两国学者可以自由接触,摆脱中方的干扰。”该官员说。

这位官员重申,签证收紧政策只会影响到一小部分中国留学生。

目前大约有36万中国学生在美国学习,所以被取消签证的比例很小,但其中一些人可能正在从事重要的研究项目。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穷人通缩,富人通胀……

穷人通缩,富人通胀......

来源:智本社(ID:zhibenshe0-1)作者:清和社长

李总近日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

此话道出了中国最大的国情以及当前经济最为严峻的挑战。

当今世界,货币及财政持续扩张,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富人用廉价货币追涨金融资产,资本市场通胀,富人通胀(金融资产膨胀);资本市场通胀挤压消费与实体投资,穷人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市场通缩,穷人通缩(实体萎缩,失业降薪,财富贬值)。

由此造成世界经济衰退、动荡、萧条,长期形成“低通胀、低增长、低利率、高泡沫、高债务”之局面。

本文继《真正的危机是货币泡沫》之后结合财政政策,以贫富差距为切入点,探索世界经济根问题之底层逻辑。

本文逻辑:

一、贫富差距:通货膨胀VS通货紧缩

二、美债悖论:功能财政VS平衡财政

三、底层逻辑:穷人通缩VS富人通胀

贫富差距

通货膨胀VS通货紧缩

通胀,还是通缩?

这个问题,可以带我们透视当前经济的症结。

今年一季度,新冠疫情打击了供给端,形成了一波物价上涨脉冲,1月和2月一度突破5%,构成短期滞胀。所幸,疫情在国内快速被控制,4月份逐渐复工复产,物资供应跟上,CPI回落到3.3%。

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持续下跌至0.8%,前一个月是-0.4%。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降幅,标志着CPI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于是,很多经济学家担心中国及全球经济正在进入通缩。

不少人感到奇怪,中国、美国、日本等全球主要国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行了大规模的货币,为什么没有爆发通货膨胀?

疫情期间,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零,货币闸门大开。在过去的2.5个月中,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了3万亿美元,其规模升至7.03万亿美元。货币超发为何没有引发通胀,经济反而陷入通缩?

休谟、萨伊、穆勒、马歇尔、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都主张货币中性,即货币供应量增加定然导致价格上涨。

弗里德曼考察了美国历史上1867-1960期间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货币现象”。根据费雪方程式,国民收入水平和货币流速不变,货币供应量决定了价格水平,货币越多,价格越涨。

通胀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但是这里需厘清两个问题:

一、不管是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还是费雪方程式都基于长期研究,货币流速在长期保持不变,但是短期内可能发生剧烈变化。

比如,今年3月份美股暴跌引发流动性危机,投资者纷纷“窖藏”美元,改变了美元的流速,导致全球资本市场美元奇缺。这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

于是,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直接向资本市场补充美元,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货币。但短期来说,即使货币发行量增加,市场依然可能陷入通缩。

二、即使陷入通缩,也不能否定货币中性理论。

因为通胀或通缩通常以消费价格指数为标准,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反应整体价格水平。物价下跌,但是房价、股价可能上涨,这说明货币发行量增加推动了价格上涨。

3月份美联储救市以来,道琼斯指数触底反弹,从最低点的18591逐步收复失地,到5月27日已上涨到25548。纳斯达克指数更是V型反弹,从最低的6631拉升到5月27日的9412,距离暴跌之前的最高点9838近在咫尺。

可见,市场并非是水平的,过多的货币流入市场不一定会导致价格整体上涨;不同的货币传导机制及信贷投放方向,决定了局部价格的变化。

与休谟同期的经济学家、金融家理查德·坎蒂隆在其唯一的著作《商业性质概论》中提出货币流通的非均衡性:

货币增量并不会同一时间反应在所有的价格上,货币量增加会导致不同商品和要素价格涨幅程度不一致。货币增加对经济的影响,取决于货币注入的方式、渠道以及谁是新增货币的持有者。(《商业性质概论》,坎蒂隆)

这就是“坎蒂隆效应”。

比如说,过去十年,中国的广义货币增加了100多万亿。这100多万亿主要以信贷投放的方式流向房地产,于是过多的货币推动房价持续高涨。

同期,美国货币增发方式主要是量化宽松而非信贷扩张,美联储直接在债券市场上购买国债及住宅抵押债券,直接推动债市规模扩张及股票价格上涨。

是否可能出现波纹效应?

如果市场是平的,货币可以自由流通,定然会根据收益率、风险及效用而“随波逐流”。比如,信贷货币投放到房地产中,但当房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有些投资者考虑风险可能会将资金配置在股票上,然后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但是,如果市场不是平的,或人为制造市场“洼地”、“高墙”,阻碍货币流通,货币难以得到充分配置,不仅不会出现“波纹效应”,还可能导致“冰火两重天”,即货币扩张导致通胀与通缩同时存在。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米塞斯提出,信贷扩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在他看来,信贷如果向生产性领域扩张,很容易引起商品供给过剩,从而导致物价下降。这样,货币扩张带来的是通缩而非通胀。如果货币扩张长期向金融市场倾向,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通胀。

可见,量化宽松及信贷分配倾斜的问题(非市场化)很可能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经济衰退。

美国的信贷及金融市场发达,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主要由价格决定,主要问题在美联储的基础货币投放上。

美联储垄断货币发行权,人为配置基础货币,人为主导基础货币的投放,造成了市场扭曲。

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和今年3月份的股灾,商业银行考虑市场风险减少信贷发放,市场陷入流动性危机。美联储都直接跨过商业银行向市场主体提供贷款,同时直接在债券市场中购买国债和住房抵押贷款。美联储向金融市场输血,债券市场规模膨胀,股市反弹逆势上涨。

与金融市场上“纸醉金迷”相比,消费市场上资金有限,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2008年到2014年,美联储持续扩表,担心市场陷入通缩。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的货币扩张主要依赖于信贷扩张。但是,因垄断性的国有商业银行及利率非市场化,信贷配给并非由价格决定,存在严重的市场扭曲和人为倾向。信贷分配倾斜是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比如,信贷分配向房地产倾斜导致房价持续上涨,房价上涨挤出消费,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市场不旺。

不管是美国的基础货币投放问题,还是中国的信贷分配问题,都共同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而贫富差距扩大又进一步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加重市场通缩,经济衰退。

贫富差距扩大是理解当今经济问题的关键入口。

在大萧条期间,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的角度探索经济萧条。他的角度是对的,但是成因搞错了。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三大心理定律)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后来弗里德曼论证了他在有效需求成因方面的错误。

其实,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贫富差距过大。大萧条前,美国的贫富差距达到峰值,富人占有绝大部分财富,富人将大量资本配置在投资品上,穷人则没有消费能力,导致资本市场膨胀,消费市场则因占多数的穷人有效需求不足而低迷。(详见《贫富差距,正在撕裂这个世界》)

穷人通缩,富人通胀......

图:美国的贫富差距,来源:智本社

大萧条后,美国实施福利政策,加大转移支付,贫富差距逐渐缩小。但是,从80年代开始,投资银行及跨国公司崛起,金融资产持续膨胀,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如今美国贫富差距日渐接近大萧条前期的峰值。

为什么?

从格林斯潘开始,美联储实施“不对称操作”,持续下调利率,低利率、宽货币相当于给富人提供更加廉价的筹码,大量货币流入资本市场推高了金融资产,膨胀了富人的财富。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直接给金融市场输血,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

根据央行课题组在《中国金融》杂志发布《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资产高达317.9万元,其中大多数人“被平均”。总资产最高20%家庭的资产总和占比达63%,最低20%家庭仅占2.6%。

根据招商银行个人客户存款数据显示,不到2%的个人客户(金葵花)占有总财富近50%。另有不到0.06%的个人客户(私人银行)占有总财富近30%。

2019年全国人均存款为5.87万元,其中5.6亿人的存款数额为零。私人银行客户和金葵花客户的人均金融资产分别为2731.66万元和150.20万元,是全国人均存款的465倍和25倍。

2020年,新财富500富人的财富高达10.7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中国GDP的1/10,超过了北上深三城的GDP总和。

所以,贫富差距是市场失灵的关键性因素。不合理的货币政策导致贫富差距扩大,进而导致社会撕裂、市场割裂,经济“冰火两重天”:穷人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市场低迷,实体经济通缩;富人融资成本低,过多的货币追涨金融资产,资本市场通胀。

受疫情冲击,家庭收入下降,消费信心受挫,经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底层逻辑):

货币扩张—量化宽松(美国)、信贷非市场化配给(中国)—资本市场通胀—贫富差距扩大—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市场通缩—经济衰退、萧条—货币扩张……

货币越多,越是积重难返。

美债悖论

功能财政VS平衡财政

值得注意的是,贫富差距是理解问题的视角,但其本身不是问题所在。贫富差距是市场的副产品,只要存在自由竞争就存在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多大是大,多小是小,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杜绝人为地制造、扩大贫富差距,或者搞平均主义。

针对当前的经济困境,应减少人为扩大贫富差距的手段,如量化宽松、信贷配给失衡,提升中低阶层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增加有效需求。

我在之前的文章《失业救济,现金补贴,放松管制》中呼吁,放松对小摊贩、小作坊的管制,以增进流动商贩、低收入者的就业、创业及收入。近期,中央文明办提出,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等列入今年文明城市的考核。

财政政策需要更加“有为”。如何作为?

说到财政政策要有所为,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财政投资。财政投资反而加剧了贫富差距和有效需求不足。

财政投资是一种功能财政,不惜增加财政赤字以加大财政投资提升有效需求。功能财政容易将政府演化为营利性机构,与市场争利。

比如说,前段时间,很多人在讨论为什么国外都发钱,中国发消费券。支持发消费券的人认为,消费券可以带动消费。这是一种功能财政思维,财政部门发行1000万消费券,试图收回1200万税收。财政收入不但没少,还赚了200万。如此,财政部门沦为了营利性机构。

如今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朗,中低阶层收入不足,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政府财政部门有钱,直接把钱发给这6亿低收入者,可以弥补人为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

很多人担心,这些人把钱存起来不消费。这是“父爱主义”。钱发到每个人手上,这笔钱如何使用对经济发展最有利,只有自己最清楚。每个人自由支配这笔钱,这钱才能用到刀刃上,社会福利才能最大化。

今年中央财政部的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两万亿全部转给地方,强调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这笔国债数额小于市场预期,经济学家讨论钱要用在刀刃上。什么是刀刃?这6亿人就是刀刃,让他们自由支配这笔钱就是刀刃。

当然,这6亿人的收入状况不可能靠这两笔国债来改变。政府需要建立社会福利体系,长期通过转移支付,财政向中低收入者倾斜,才能缩小贫富差距,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如此经济才能正常运转。

在美国,每一次金融危机都会引发一波民粹运动,为了满足选民需求,美国总统都会扩张财政增加民生支出。

以2018年的联邦政府支出为例。联邦政府支出4.15万亿,比收入3.31万亿高不少。其中,医疗1.11万亿,社保9980亿,失业困难救济2970亿,联邦养老金2650亿,合起来2.67万亿,占财政总支出的65%。

今年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启动了兜底式的应灾模式。在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中,5600亿美元是直接补贴给家庭与个人的现金,占美国GDP的2.9%。合计年收入不超过15万美元的夫妇可获得2400美元,每个孩子还可额外获得500美元。

但是,为低收入家庭兜底式的财政政策,为保障民生的财政政策,反而扩大了贫富差距。

斯坦福大学调研的数据显示,美国的中产阶级在2008年金融危机里损失惨重,大约占到了总财产的四分之一。在过去的这十年间,中产阶级财富收入在下降,低收入者的财富增长缓慢,而富人群体的财富却在增加。

瑞银和普华永道亿万富翁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亿万富翁的财富已从2009年的3.4万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8.9万亿美元;而美国家庭财富中位数却停滞不前。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201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大型企业CEO们的薪酬现在是典型员工年平均薪酬的312倍,而2009年为200倍,1989年为58倍,1965年为20倍。

这是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财政资金的来源方式出了问题,即国库通了银库(有些国家则是分配制度出了问题)。

前段时间争议大的财政赤字货币化,简单理解就是“国库通银库”。这种做法,其实是违背常识的。

财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如果入不敷出,财政可以向市场借钱,但借钱也是以税收收入为担保的,政府的信用不可能无限度透支。

财政赤字货币化,相当于把包袱甩给了央行,但是央行印钱也不是无限的,也需要抵押资产做背书,更重要的是需维持货币价格稳定。

在信用货币时代,央行的抵押资产通常是黄金、国债、证券及外汇。中国央行最主要的抵押资产是外汇,占比在2013年12月峰值时达到83.29%。2020年3月,央行的外汇资产依然达到21.2万亿人民币,占比在58%。人民币的直接信用是由外汇(主要是美元)支撑的。

美元又是靠什么支撑呢?

美联储最主要的资产是美国国债。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今年美联储开启无限量化宽松。截止到今年五月初,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升至6.77万亿美元,比2019年初扩大了2.8万亿美元。其中,国债规模达3.91万亿美元,占比为57.75%。

有些人担心,美国国债规模太大,超过了财政支付能力。但是,美国国债并不是以税收收入为担保发行的,而是以美元为担保发行的。美联储是美国国债的最大的持有者,为国债兜底。

这样美元与国债之间形成一个悖论:美元以国债为抵押发行,国债又以美元为兜底发行(空对空)。(详见《真正的危机是货币泡沫》)

美国国债扩张的同时,美元也在扩张。美元扩张带来的低利率及直接采购国债、住房抵押债券,推高了股票、房地产等金融资产的价格,从而增加了富人的财富;金融泡沫对实体经济及消费造成挤出效应,实体经济通缩,穷人实际收入下降。如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反加剧了贫富差距,进一步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和资产价格膨胀。

我们再结合第一部分,加入财政政策深化这一“底层逻辑”: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资本市场通胀—贫富差距扩大—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市场通缩—经济衰退、萧条……

结果,穷人通缩:货币贬值,实际收入下降,失业降薪,消费萎缩;富人通胀:房价上涨,金融资产价格膨胀。

底层逻辑

穷人通缩VS富人通胀

当今世界经济的问题,是错误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反复折腾的结果。

自2000年互联网危机以来,欧美世界基本上形成了“低通胀、低增长、低利率、高泡沫、高债务”的局面:

财政扩张和货币扩张扩大了贫富差距,穷人倾向于消费,但收入不足;富人倾向于投资,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投资;财政和货币持续扩张,利率越低,富人资金越充足,投资越多,但占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导致投资过剩、产能过剩和低通胀;富人将资金配置从实体投资转移到金融资产,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形成高资产泡沫;高资产泡沫,如高房价,挤出了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进一步通缩和拉低增长,同时增加了债务规模(房贷)。

贫富差距扩大是理解这种经济局面的关键入口。主流经济学,主要是指70年代后兴起的新自由主义,很难解释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甚至,很多人认为,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是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

从历史数据来看,大萧条后到70年代,凯恩斯主义统治的时代,美国的贫富差距其实是逐渐缩小的。从80年代里根改革开始,美国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是金融资产价格膨胀。金融自由化、持续下行的利率是金融资产价格膨胀的直接动力。

新自由主义没有办法解释或解决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更准确说是马克思提出的贫富差距的问题。

2008金融危机后,民粹主义崛起,贫富差距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出版了《21世纪资本论》。他使用了18世纪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论证,自由市场导致财富不平等。皮凯蒂主要从分配制度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忽略了财政与货币“串通”的问题。

民主党人桑德斯自称是“社会主义者”,他在2016年的竞选演讲中称:“贪婪、无情、无法无天的华尔街主宰着美国经济”,“我们必须告诉超级富豪阶级和1%,在这个极度不平等的社会上,他们不能霸占一切”。

桑德斯作为政治家擅长鼓动人心,而沃伦·莫斯勒、威廉·米切尔、兰德尔·雷等开创的现代货币理论可谓杀人诛心。

金融危机后,现代货币理论在争议中崛起,他们出版了《宏观经济学》、《现代货币理论》等作品,桑德斯是这一理论的支持者。

现代货币理论是凯恩斯主义在货币政策上的应用。凯恩斯当年考虑到流动性陷阱和平衡财政,弱化了货币政策。而现代货币理论直接将货币与财政打通,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化解危机。莫斯勒认为:“再严重的金融危机,也可以通过大规模财政救助来解决。”

为什么桑德斯及底层人士对现代货币理论感兴趣?

底层人士渴望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来提高社会福利,桑德斯等政客则以此来讨好选民购买选票。对于美国民众来说,财政赤字货币化其实是向全民征税来补贴穷人。

现代货币理论支持的财政赤字货币化有前提,那就是通胀率、汇率保持稳定。事实上,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持续扩张美元,联邦政府持续扩张国债,美国没有出现通胀,甚至存在通缩风险,美元并未出现贬值,甚至出现美元荒。

因此,很多人认为,现代货币理论其实是成立的,弗里德曼时代的货币中性破产了。

其实,现代货币理论只适用于美国、日本等极少数国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大规模印钞的同时,还能保持稳定的通胀率和汇率。

与多数国家不同,美元是“世界货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截止今年二季度,全球外汇储备约10.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美元储备就高达6.55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达到了62.25%。同时,美元占据了全球支付市场的40%,全球商品定价系统中90%以上是以美元计价。

当危机爆发时,全世界都在抢购美元避险。美联储需要向他国央行、全球金融市场及联邦政府“印钞”。美元在金融危机中不但没有下跌,还可能上涨。低通胀和强美元支持美联储扩张货币。

但是,现代货币理论同样忽略了贫富差距问题。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反而扩大了贫富差距。这是为什么?

关键点在美元与国债之间的悖论。国债扩张本应以财政收入为担保,而不是以美元为担保。如果美国政府紧守财政纪律,国债以税收收入为抵押发行,美元以可靠的国债为抵押发行,如此美元和国债的信用都非常牢固。

但问题在于,美元并不仅仅是美国人的美元,而是全世界的美元。

当今世界的货币体系:美元以国债为抵押发行,国债又以美元为兜底发行;他国央行,如中国央行、日本央行又以美元为抵押发行本币,他国央行通常会动用美元购买美国国债;他国政府的财政直接或间接地从央行手中获取融资。

当经济衰退或爆发危机时,市场渴望美元,他国央行渴望美元,美国政府财政部渴望美元。美联储降低利率,甚至直接采购国债,为全球市场、他国央行及美国财政部提供流动性。

为了向全球供应美元,美联储不得不寻求更多的可靠的抵押资产。如此,美联储自然也希望有足够的美国国债来支持其发行货币。

但是,信用货币发行是需要成本的。法币是一个国家的民众为解决交易流动性而确立的公共契约。为了契约履行,维持货币稳定,法币必须有可靠的抵押资产。抵押资产就是货币的成本。美元的抵押资产主要是国债,国债利息就是美国人为美元支付的成本。

他国央行及全球市场大规模使用美元,这意味着美国人需要为此支付大规模的国债利息。但是,美国政府只想为自己的国民使用美元支付成本,不想为他国央行及民众使用美元支付成本。最终,美国政府与美联储在博弈中联合,通过稀释美元向全球收取铸币税来分摊美元使用费用。

所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谁为美元支付使用费用。在“世界货币”的使用费用(交易费用)上,全球主要国家陷入了囚徒困境。根本上来说,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全球化与财政主权化、货币国家化之间的矛盾(特里芬难题之根源)。

最后,我整理一下世界经济根问题之“底层逻辑”:

经济全球化与财政主权化、货币国家化之矛盾—美元使用费用之矛盾—美元与国债悖论—国库通银库—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扩张—资本市场通胀—贫富差距扩大—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市场通缩—经济衰退、萧条……形成了“低通胀、低增长、低利率、高泡沫、高债务”之经济格局。

“末日博士”鲁比尼提出,当今世界面临的15个难题(以D字母开头),其中10个难题都在这一逻辑之内,它们分别是:

Deficit(赤字)、Debt(债务)、Default(违约)、Deflation(通缩)、Devaluation(货币贬值)、Deglobalization(逆全球化)、Democracy Dilemma(民主化悖论)、Sino-Decoupling(中美脱钩)、Diplomatic Dispute(外交争端)。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方方日记接力之60:至暗时刻,历历在目;追责反思,方能晴天

方方日记接力

小白,我家从小动物保护协会收养的流浪狗

此刻,武汉数千名在疫情中离去的亡者的灵魂仍然聚集于武汉上空,与我们一起在等待追责,等待反思……直到那时,它们方能释然,升上天空,变成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耀守护着武汉的世世代代。

至暗时刻,历历在目;追责反思,方能晴天

文 / 孔雀东南飞

我是一名到南方工作的武汉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每年春节我都会回武汉探亲过年。去年十二月我就买好元月15日回汉的机票。那时陆续听到武汉出现不明肺炎的消息,但是声音很微弱,央视还专门为此辟谣,说武汉市公安机关已经对8位造谣者进行了训—诫。我就按时飞回了武汉。回去一看,武汉都没什么人戴口罩,问起关于肺炎的事,他们笑说,外地传得比我们这里还邪乎。于是大家购物、聚会、看文艺演出,一派祥和景象。

一、至暗时刻

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购物。两个妹妹也囤了不少肉和蔬菜。关于肺炎的消息一点点在人群中传播。为防万一,我到药房抢了一批口罩、酒精、各种治感冒的中成药。

元月23日一早起来,发现两个妹妹都不在家。一会儿,她们推回满满一车抢购回来的食品,把家里厨房、阳台等地方都堆满了。我吓了一跳,这才知道,武汉已经封城了。小妹大清早醒来看到手机上封城的消息,立即拽起大妹妹就去附近的超市抢购。据说超市里挤满了人,大家管不了东西贵贱,只要抢到就好。东西太多拿不了,就交押金,借超市的购物车把东西推回来。

就这样几乎毫无预备地,我与家人一起在武汉,开始了封城的日子。

从宣布封城的时刻起,武汉城里的气氛就顿时紧张了起来。网络上看到,封城后,一时间大批人涌到医院去看病,乌央乌央挤满了门诊大厅,把医院都挤爆了。我在武汉工作的原单位,此次也是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我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心里不觉沉重起来,这疫情,到底有多严重?

关在家里的5个人,有今年满90岁的妈妈,平时陪着她的小妹妹和小妹夫,以及春节从外地回来看望妈妈的我和大妹。爸爸走了快二十年了。妈妈作为遗属,住的是干休所的房子。

所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楼上一位比妈妈小几岁的阿姨,封城前两天开始发烧,干咳,去医院看病,医院告诉她需要住院治疗,阿姨当时不知道有新冠这回事,坚持回家休息。就在她生病前几天,阿姨还作为家属委员会代表,与所里的干部一起到医院看望了正在住院的一位老干部。这位老干部后来据说,是那家医院第一位因不明肺炎去世的人。

封城以后,大家明白过来可能是“那病”,但这时医院已经一床难求。阿姨的病情逐渐加重,她的孩子们恳求干休所帮着联系住院。干休所也尽力了,几次用车送他们母子去不同医院就诊,但每次都失望而归。

阿姨家的孩子与我们是发小,那些天,我们天天牵挂着她,但是一点忙都帮不上。几天后的一个早上,阿姨的情况愈来愈严重,所里再次用车送她去了一家医院,后来得以被安排先住在急诊室,排队等床。当时我们还松了一口气,希望阿姨在医院得到更多医疗照顾,能好起来。

然而,两天后,阿姨的血氧分压降低到30%。次日清晨,阿姨去世了。

想来那时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可能急诊室并没有足够的呼吸机可用。她与那位先于她去世的老干部,最后的诊断都只是重症肺炎。

阿姨在急诊室的时候,一直陪伴她的儿子也感觉不舒服了,找关系做了一个核酸检测,是阳性。他这时候就特别为难,他自己在武汉的家不便回,家里儿媳妇正怀着孕。阿姨那里是他父母的房子,干休所也不可能让他回去,说已经封了小区,外人不可以进去。也住不上院,那他可以到那里去呢?

就在这时,他母亲去世前排队等的病床终于有了,我们的这位发小就住进了原本要给妈妈的病床。(万幸,后来他痊愈了,我临离开武汉之前听说他已经回到了他妈妈的住所。)

那些日子里,几乎每天,我们都会听到一些不幸的消息。认识的人里,小妹老年大学的同学去世了。大妹战友的老公去世了。小妹夫那边弟媳的父亲去世了。湖北歌剧院饰演刘闯的演员上午去世,下午他一直排队的医院终于有病床了,请他去住院的通知来了。

不认识的人中,最让我扎心的是来自医务人员的不幸消息。最先听说离去的医务人员是一位年仅29岁的医生,因连续奋战九天十夜,过度劳累,心源性猝死。但我查有关官方数据,在武汉市因新冠肺炎殉职的医务人员名单里并没有找到他。不知道是误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后来,又陆续听到年轻的或壮年的医务人员因新冠肺炎逝世,包括李医生。

据统计,疫情早期,武汉市有1000多医务人员被感染。我为这些医生的感染难过,为他们的离去更加是痛彻心扉。虽然我不认识他们,但他们都是我的同道。医务工作的高风险性和高强度,只有我们医生自己能够体会。只要进入了这个行业,就必须承担救死扶伤的大任。每遇大疫,只有顶上,不可言退,哪怕是用肉体筑成一道城墙。

紧接着,我们又听到志愿者被感染去世、警察因公殉职。几乎天天有死讯在敲打着你的神经,是怎样一种心理体验呢?奇怪的是,哭不出来,憋得要死。每听到一个生命的逝去,我们都会沉默一会儿,然后各自找事情做。年前轻松愉快的武汉人此时开始焦躁易怒:妈的,是谁说的此病可防可控,不会人传人?

因为小区内这样的疫情,干休所第一时间采取了最严格的封闭措施。从元月二十三日起,就死死管住小区大门,不许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也不许小区内居民出去,甚至要求我们不出家门。开始还允许每家每天下楼扔垃圾一次,随着每日新增发病人数逐渐走高,就连下楼扔垃圾都取消。每家只要把垃圾严实打包,放在住房门外,由所里工作人员收集后先定点掩埋,待疫情平稳后再请环卫车进小区拉走。因人手有限,要求每家每周只能扔两次垃圾。网上购物,或者亲朋好友送来的生活物资,只能送到小区门口,门卫用消毒剂喷洒外包装消毒后,再送到各家门外。

很感激干休所这样严格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我们。彻底隔断了与外界的交往后,小区就逐渐平稳了。

奇怪的是,在整个武汉,一开始封了城,却并未封小区,像我们小区这样严格管理的非常少。惊恐的人们要么扑到医院看病,要么跑进药房买药,要么涌进超市抢购。每日新增病例数不断攀升。直到2月11日,武汉市疫情防疫指挥部才发布第11、12号通告,宣布严格封闭小区。我无法理解,也非常愤怒,这是什么熊操作?难道防疫指挥部里就没有卫生系统的专家吗?不让出武汉是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武汉城里这样的人群聚集就不会扩散?

一声叹息。前面近二十天的封城,对于我们武汉人来说,基本算白封了。

我曾经想去我从前工作过的医院当志愿者。哪怕没有上一线的能力,也多少可以帮他们做点小事。可是要当志愿者也并不容易。武汉封城之初并没有做好方案,交通中断后,医务人员上班都成问题。下班回不回家也是个问题。回去吧,怕带病毒传染家人,邻居也不待见。不回去吧,住到哪里呢?为医务人员休息征用酒店是稍晚的事情了。早期医务人员的上下班基本是靠志愿者解决的。

对志愿者的处境,更没有人管了。我一旦出去,小区就不会再让我回来,自己也觉得不能回来。家里这么多人,还有高堂老母,被自己从外面带回来的病毒感染了怎么办?可是去了外地这么多年,在武汉除了妈妈家这一处落脚点,我也再无别处。

还要能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当时几乎所有商铺都不营业了。所以,要当志愿者,除非你是一个人,你有一个不受小区封闭限制的住处,并且你的家人能承担你可能带回病毒的恐惧,而与你

一起面对。

再说,我已经年过花甲,已经是防疫重点保护对象,就是申请加入哪一个志愿团队,别人也未必敢接受。我自己也不确定是否真能帮上忙,还是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于是,我压下这个愿望,充分接受现实,老老实实猫在家里,就是我为抗疫做出的最大贡献。

大妹小妹储备了那么多食品,不久后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我们必须补充弹药了。小区提供的网购途径,菜价一度贵得令人咂舌。茄子每斤19.96元,生姜每斤23元。与此同时,许多各省爱心捐赠的蔬菜却烂在离小区一公里以外。

一开始我们忍着心痛买了几次高价菜,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小妹开始在网上到处搜寻网购途径。有的网购平台,不限品种和单品种数量,但是要500元起购,有的300元起购,但限制品种和每个品种的数量,组成A套餐、B套餐,好为难。有的价格亲民,但是限定时抢购。两个妹妹天天眼睛盯着手机,把合适的商品放入购物车,然后等着抢购那一刻到来。有的平台是在晚上10点,有的是在晚上12点,有的是在早上8点。时间一到,多少人一齐按下购物按钮。就在这一瞬间,有的商品就从购物车里消失了,拼谁手快。

这种情况一直到3月份才逐渐开始好转。严格封锁小区后,政府开始重视商业流通环节扶持和治理,各平台起购点逐渐降低,直至取消。商品逐渐丰富,国家储备肉低价供应武汉,绑定品种的套餐也取消了。

封在家门里76天,多亏两个妹妹辛苦操持家务,总的来说,我们家餐桌上,蔬菜和肉基本没有

缺过,真是不容易了。

面对网购菜品有限、单一菜品数量很多的现实,就得把粗菜细作,物尽其用的烹调原则发挥到极致。甜豌豆买回来,剥出豆米,还细心去除豆壳粗纤维的筋和硬硬的内壳。炒豌豆壳又是一道绿色菜。一斤香菜,洗净切碎装入塑料食盒,置冰箱负20度保存,随吃随取。留香菜根须,拖面油炸,又是一道好菜。小妹学会了很多不同蔬菜的保鲜方法。大妹天天操心菜肴搭配,坚持一种菜不能上顿吃了下顿接着吃。这就很费心思。要是我,恐怕讲究不了那么多。可是这样精心的饭菜是对90岁妈妈很好的孝敬。疫情期间,我们家也开启使用公筷。

小妹在疫情爆发之前,加入了一个武汉市郊菜农建的买菜微信群。建群的菜农家里养了几只羊,他的微信名就叫羊倌。他借这个微信群销售自己种的蔬菜,顺带帮邻居卖点农产品,什么东家打的豆腐,西家打的鱼。羊倌是一个中年菜农,手机在他手里不仅是通讯工具,也是宣传工具。他时不时直播一下自己的劳动生活,让大家看到他那片绿油油的菜地。于是大家都相信他家的蔬菜新鲜无公害,他的菜销路很好。视频中的他生活在绿水青山之间,岁月静好,快活知足。他经常搭村里人的便车把菜拖到城里一个固定的地点,提前得到通知的城里人就去买。

他在我家附近也租了一个很小的小屋卖菜,每次送菜过来都是秒光。可是封城之后,进城的路封了,羊倌也无法进城卖菜。地里的菜不解风情地疯长,愁死羊倌了。他时时关注武汉封城政策的风向,总想找到车进城来卖菜,也在群里预告了。说因为疫情,不可久留,准备将不同品种的菜装成一袋,大约11-12斤,收50元。群里的主妇们都说要得要得,这个价格比那时网上平台菜的价格实惠不少,还新鲜。羊倌直播了他到地里摘菜的视频,主妇们翘首以待。

可是到晚上,羊倌又在群里通知,车进不了城,菜来不了了。那么多新鲜的蔬菜,只能喂羊。他录了一段把新鲜青菜喂羊的视频,一边喂一边念叨着,“可惜了,可惜了”,身后是一大堆当天采摘的蔬菜。那么多,羊也肯定吃不完,都浪费了。

终于有一天,羊倌真的找到进城的车,把菜带进城里来卖了。此时小区都实行封闭管理,羊倌只能把菜放在每一个小区门口,买主们自己到小区门口取。羊倌为人憨实,使用微信的能力有限,没有设计先收钱,后交货的程序。忙乱之中一些昧良心的主妇浑水摸鱼,拿了菜不付钱。羊倌回家一算,辛苦一天还亏了,很是郁闷。可是一个菜农,不卖菜怎么办?后来,他借助社区团购模式,组团交钱的事交给小区里的团长,这才算是理顺了买卖关系。

封城,受到伤害的不仅是武汉的城里人。停摆的城市,也让依赖武汉经济运行生存的诸多小生产者失去了经济来源。某些人的不诚信成为次生灾害,雪上加霜地伤害着如羊倌这样的小生产者。疫情真是一面镜子,照出一些人内心的美好,另一些人内心的丑恶。

除了做饭吃饭,如何防病毒感染是另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诸如要不要开窗换气,开多长时间合适?下水道要不要封,如何封?桌面地面要不要用84消毒水洗过?除了从电视上接受专家推送的信息,我是学医的,家里人往往都来征询我的意见,我就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家人普及有关病毒的知识。

新冠病毒主要引起肺炎,是一个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的传染病。现在大家都待在家里,空旷的室外空气相对低风险。可以开窗换气。如果整个小区都比较安全,不是很有必要封堵下水道。按一般清洁程序清洁桌面地面就可以,没必要用84消毒水拖地,又不是医院的手术室,我们足不出户,上哪里找病毒?如果鞋底真有病毒,刚擦过的地板,不一会儿就又被污染了。更不要满屋喷洒酒精,有多大用处不知道,倒容易引起火灾。

大家基本都听我的,可心里可能还是有些不踏实。小妹有时会配一点84消毒液,把桌面和各个门把手擦一遍。网购的商品由小区门房喷洒消毒外包装后,送往各家门口。小妹开门取包裹之前,一定会戴好口罩,戴上一次性手套,取回包裹先放到阳台上吹一会儿。自己一件一件脱掉手套、洗手,再脱口罩。我默默看着她按程序做这些事,明白也许只有这样,她才会觉得踏实一点。

封城在家,有大把时间了,本可以打电话与平时无暇联络的亲朋好友联系。可是,人处在危险中时,更多的只能聚焦于自己的处境。我发现自己丧失了交流的欲望,平生第一次体会到无所事事却不想交流。与同在武汉的熟人交流,是一件特别需要斟酌的事。别人问候你,你该怎么说?不敢增加别人的负担,只能说还好。你又怎么去问候别人?不清楚别人家现在情况怎么样,万一有不幸发生,岂不是更伤心?

远在南方的同事打电话问候我,尽量转移我的注意力,说,现在有时间了,可以把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做一做呀,什么写教材、写教学总结、写论文的。确实,平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晚上、周末还要加班。可是现在,我告诉他们,没心思。

妈妈90岁了。腿脚不便,平时不出门。除非我们都回来,大动干戈用轮椅把她推到附近的广场转一转。妈妈还重度耳聋。与她说话要对着她唯一残存一点听力的右耳大声嚷嚷。这样的身体状况,疫情一开始,我们都没敢对她说什么,包括武汉市医院爆满,不断有她身边的人离世,以免惊吓到她。然而,封城时间未如最初预料,要做长期打算,疫情也渐渐有被控制的趋势,我们觉得还是要让她知道一些,以便理解当下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武汉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于是趁她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结合画面在她耳边大声介绍疫情,尽量言简意赅。多次反复的结果,她慢慢终于知道了新冠病毒的厉害。那天坐在电视前,老母亲看到国外疫情开始蔓延,不禁惊叫到:这个病毒怎么这么厉害呀,怎么全世界都有了!

二、闯入纷扰的网络世界

封在家里的时间,我们还能做什么?也许可以看看电视。理解电视台的好心,适逢春节,想给大家提供一些欢乐的节目。可是我们真的没心思欣赏。剩下的时间只好刷手机。

先是发现有一阵,网上有很多关于歌星韩红基金会为武汉疫情募捐遭举报的消息。一时间质疑韩红基金会腐败的声音沸沸扬扬。韩红又委屈又劳累,还病了一场。2月9日从电视中看到韩红基金会捐赠的60辆负压救护车被送到了武汉雷神山医院。官方对举报也做了查证和回复,舆论渐渐平息。在全国人民对武汉市红十字会在抗疫中有严重渎职行为表示愤怒的时刻,那些网络大V为什么不质疑红十字会的熊操作,反而要把公众视线转到踏踏实实做公益的韩红身上呢?我实在不能理解。

接着网上又开始疯传关于病毒所和军运会投毒的谣言,搞得人心惶惶。荒诞不经,却不胫而走,居然信者众,尤其是武汉各微信群里。有人恐惧,有人愤怒。我是医生,家群和朋友群都求证于我。别人我管不了,我要安抚我的家人和亲朋好友。于是我反复给他们普及关于病毒的知识,分析谣言的漏洞。听了我的分析,他们安心了很多。那些天家里似乎自然而然有了分工,两个妹妹负责做饭,我负责科普,安定大家的情绪。

元月31日,网上突然传出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还是来自人民日报网,源自上海药物研究所和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消息。当下惊恐万状的群众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第一时间冲到药店把双黄连口服液一抢而空。在所里专门为这次疫情建立的沟通群里,当晚立即不断有住户请求所里第二天白天派人为大家抢购双黄连口服液。估计所长也不太相信这个神话,但是面对急切的住户,只好答应第二天派人出去试一试。此前,所里已经为大家谋到了连花清瘟胶囊、口罩、酒精。在所有与抗疫有关的物资都紧缺的当下,这已经实属不易。

我觉得不能让他们被这不靠谱的事折腾得团团转。于是从网上查到双黄连口服液和连花清瘟胶囊的说明书,发到群里,告诉大家,组成双黄连口服液的三味药,有两味与连花清瘟胶囊组方成分重叠。据此推理,如果前者能抑制新冠病毒,则后者很可能也有效。虽然连花清瘟胶囊早已被用于新冠肺炎治疗,并没有人说它是特效药啊。我们已经有了连花清瘟胶囊,有必要再去抢购双黄连口服液吗?住户们好像安静了些。

幸亏不到一天,就有专业媒体发声,称临床研究数据不足,不能证明双黄连口服液对预防新冠肺炎有特效。一场抢购双黄连口服液的闹剧收场。

据说后来武汉市病毒所领导对此事的表态是“我们问心无愧”。因为他们只说实验结果说明双黄连口服液可以“抑制”新冠病毒,没说多大浓度才能抑制,也没说抑制率是多少。你抓不到他的辫子。但是科研机构在此敏感时期,发表能触动大众神经的敏感信息,是不是应该慎重一些。科研机构也来蹭热点,后果简直就是灾难性的。大众的过热反应也说明,面对医疗资源被挤兑的残酷现实,武汉人内心该有多恐惧,多无奈。网络世界真是一个大江湖,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通过朋友推荐转发,我开始看方方日记。也不是每天都能看到,因为有的日记很快就被删了。我知道方方是武汉的女作家,但是以前并没有阅读过她的作品。这次读她的日记,感觉很亲切,她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对武汉疫情的焦虑,对医务人员的心疼,期盼疫情尽快好转的急切,对因早期瞒报造成如此重大灾情的官员的愤怒,跃然纸上。文如其人,我相信方方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的作家。方方日记成了我的每天必读,熨帖着我在封城中焦虑不安的心灵。

不久,对待方方和方方日记的态度,似乎成了爱国不爱国的问题。班群里,连极少发言的同学都出来表示,自己从来不看方方日记。而激情批方的同学说我也不喜欢,就看过一两篇。我心里好笑,没看你就批什么呀?终于没忍住,在群里发了言。然而一天的嘴仗打下来,一点改变都没有。群主即班长,看火药味太浓,忍不住劝大家不要再争,珍惜我们的同学情。我立即听从了。从前共同的阅历并没有成为我们认知社会的基本共识,许多参与辩论的人也根本没好好看过方方日记,话没法说明白。

与外地朋友谈起这件事,朋友很奇怪:你的大部分同学都生活在武汉市吧?大家对发生在身边的事,难道没有一些基本的共同感受吗?我说没错,与我辩论的几位,都和我一起被封在武汉。我们一起猫在家里,我们都很听政府的话。但是,当有人以革命的名义鼓动他们时,他们就像五十年前一样,不明就里地被人忽悠着打打杀杀,还觉得自己是在保卫中国。他们还真心为我着急,觉得我要被方方这种对国家充满恨的文人带到沟里去了。

朋友问:是不是一定要他们自己失去亲人,才会对尽在咫尺的苦难产生一点共情呢?我不知道。我不愿相信我的这些可爱的同学已丧失了体验正常情感的能力。也许是强烈的政治正确意识压制了他们的正常情感体验。政治正确这个词没有错,意指所有人的言行应该符合其所在族群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可是历史上屡有人把政治正确作为党同伐异的工具。所以现在很多中国人对政治正确的理解,就是不要站错队,不要说错话。坚持政治正确第一,源于深埋心底对站错队、说错话带来的可怕后果的恐惧。这种恐惧可能已深入骨髓,成为一种潜意识。所以一事当前,只问站队,不问对错。

与有些人处理方式不同,我没有退群。虽然观点不同,但基于我对这些同学的了解,我仍然认为他们本质上是善良的人。被蛊惑得如此仇视方方,可能是其秉持的所谓政治正确使他们不敢用常识看问题。

我提醒自己用常识看问题:一个关注底层小人物命运的人是善良的人。一个敢于对失职官员追责的人,是对祖国怀有赤诚之心的爱国者。相反,不看作品就人云亦云跟风批判,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不同意见者打棍子、扣帽子,实施人身攻击,是目无法治。不许任何人谈论政府执政得失,谁说骂谁,骂遍全球无朋友的人,是在给国家帮倒忙。相信一本疫情日记就能动摇中国政权,借“家丑不可外扬”压制别人说实话,是缺乏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持双重判断标准,认为有些中国人的著作可以在海外出版但有些人就不可以,是缺乏公平公正价值观。反对中国作家作品在海外出版,是没有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知道公民权利。只要能蹭热度、赚流量就可以发随意中伤他人的文章,是无底线的自媒体。为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攀升点赞,是缺乏人性。

我还注意到一个与恶毒攻击方方紧密偶联的现象——网上对早期瞒报导致武汉如此惨烈疫情的地方政府官员追责的呼声越来越弱。

被封在城里后来的日子,心情不好就源自网上那些针对方方和方方日记的荒唐恶毒的语言。好在家里人的观点没有撕裂。大家可以一起分享方方日记读后感,点评网上那失去理性的批方言辞。想象方方所遭遇的巨大压力,心疼、难过,不知道能为她做些什么。多想让她知道,虽然那些恶毒狂妄的攻击喧嚣尘上,可是中国还有很多有理性的人,他们理解她对武汉人民深沉的爱,欣赏她追责的勇气和担当。

三、隧道尽头的光渐渐亮了

后来,武汉市的情况逐渐好转。自除夕夜开始,直至3月下旬,全国共计有42000多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和湖北其他地区增援医疗系统。我多么期待疫后可以看到他们的抗疫记录,那将是这个特殊时期无比珍贵的史料。

2月初,中央驻汉督导组专家提出建方舱医院,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武汉人民终于看到一线曙光。

2月中旬以后,社区管理能力得到加强,逐户排查患者和密切接触人员,小区出入口管控、组织居民团购,事情一件一件做起来。

3月份,各省捐献的爱心物资终于能顺利进入武汉,并且打通抵达社区最后一公里。自3月下旬,从我家楼上看去,总有各省装满捐献的爱心菜的货车停在空旷的路边,我家附近道路旁就是一个捐献菜分发点。我家也吃到四川捐献的菜。基层社区的服务对于安抚长期被关在家里的近千万武汉居民意义重大。

3月24日,武汉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归零。这是盼望已久的事,真到来了,武汉人却充满疑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断有市民表示,真的归零了吗?有几个也没关系,我们能承受,无非再多封几天,可千万别说假话。唉,都是早期瞒报惹的祸。直到4月4日,新增病例数仍然为零。整整十天,似乎是真的了。

4月4日上午十点,国家为在疫情中逝世者和烈士举行了国家公祭。我们把腿脚不便的妈妈也扶出来,站在电视机前,与全国人民一起默哀。警笛长鸣,一幕幕过往在心头闪过,化成泪水涌出。

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凌晨0点半,窗外依然准时响起沉闷的轰鸣声,那是环卫局的消毒车驶过,对路面进行消毒。一切如封城以来一样。离汉通道解封并不意味着城市管控全面解封。只是在零点到来的那一刻,满城灯光亮起,勾勒出武汉美丽的轮廓,告诉人民,武汉抗疫进入一个新阶段。

那个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眠。囿于斗室已经76天了。到头了吗?真的到头了吗?此刻,我想像自己飘出室外,跪在空旷的夜空下,高举双手呼唤:苍天,你看到了吗?你看到了武汉人民巨大的悲痛和牺牲了吗?你看到了国家举全国之力救助武汉吗?

四、走出围城

4月9日,我回到南方。一下飞机,呼吸到南方温暖湿润的空气,看到蓝天白云、花红草绿,一派祥和,心中无限感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也都戴着口罩,但是眼神里明显比武汉人少一分焦虑,多一分安宁。

出机场,上出租。戴着口罩的司机看见有客来,拿起一小瓶酒精在后座上和车门上随便喷了几下,也不知有用没用。吩咐我坐后排。车开起来,司机随口问,从武汉回来?我说是的。司机不再说话。我多想问他,你知道我们武汉人这几个月吃了多少苦吗?如果想知道,可以去读方方日记。

揿响门铃之际,就听见我们家的小狗小白吠着回应我,一边用叫声呼唤家里人来开门。小白是我家从小动物保护协会收养的一只流浪狗。没有名贵的出身,没有种种的优雅华贵外貌,只是一只杂交犬。在我们眼里,它与名贵狗的生命价值没有区别。从领养它的那一天起,我们就决定要陪伴它终生。我们彼此惺惺相惜,如果一家人带它外出,有的走前,有的在后,小白一定走在中间,不时停下来回头望望后来者,它挺操心,一家人一个都不能少。

我离开家快三个月了。这一天,小白闻出门外站着的是我,兴奋地大叫。门一打开,小白就扑过来,围着我打转转,又蹦又跳,喉咙里发出兴奋的吱吱声。我蹲下来与它亲热,看到它眼中发自内心的喜悦。它虽然不会说话,但我相信这些日子,它一定和家人一样牵挂着我。现在我平安回家了,小白,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相守。

回到家里,听到的第一个消息,是我原来在武汉工作的医院,有两位老同事因新冠肺炎去世。她们一个曾与我同宿舍,另一个曾与我在同一科室工作。

终于有了哭出来的理由。

我想对这座南方城市的人说,我想对全中国人说,我想对全世界人民说:武汉人对得起你们。武汉人的封城壮举堪比十七世纪英国亚姆村人。请善待为中国、为世界做出巨大牺牲的武汉人和全湖北的人。

现代亚姆村人还有事没做完。我们要追问传染病直报系统为何失灵?封城真是武汉人躲不过的宿命吗?为什么SARS之后,我们又被新冠病毒狠狠捉弄了一把?

深刻反思是避免灾难重现的唯一途径。武汉人再也不希望自己,也不希望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的人民,经历我们所经历过的这段封城岁月。

此刻,武汉数千名在疫情中离去的亡者的灵魂仍然聚集于武汉上空,与我们一起等待追责,等待反思……直到那时,它们方能释然,升上天空,变成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耀守护着武汉的世世代代。武汉人,也才能有心底安稳的,真正的晴天。

愿祖国从此安好。

愿世界从此安好。

我在天涯海角的海南,祝我的同时代人、我亲爱的武汉老乡方方老师安好。

 

作者简介:孔雀东南飞,移居海南的武汉人,五零后,仍在发挥余热的医学院退休教师、医生,方方日记读者。

编者按:方方日记的60篇读者接力至此完结。明日刊登小编一枚自己的接力和编辑手记,敬请期待。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华为和它的“备胎”大军们

华为和它的“备胎”大军们

有人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中最坏的一年,却也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在波谲云诡的外部环境裹挟下,这样的说法对华为同样适用。疫情带来的阴霾还未消散,美国又宣布将“实体清单”限制进一步升级。

在过去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一年里,华为在外经历了部分西方国家的5G封锁、熬过了合作伙伴的犹豫不决,在内也进行了一系列密集的调整,包括海思“备胎计划”一夜转正、加大信息的公开透明、成立哈勃投资公司等。

而这之中,成立哈勃投资公司的动作看似低调,但却为华为筑起了抗住未来风险的新防线。

从华为的营收和架构说起

在具体分析哈勃投资布局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华为的组织架构。在华为官网,有这样一张清晰的架构图:

华为和它的“备胎”大军们

整体来看,除了职能部门,华为业务主要分为ICT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其中,ICT业务涵盖了运营商BG、企业BG和Cloud & AI BG,分别对应运营商客户、政企客户和云与计算产业,这几大业务也支撑起了华为的庞大营收。

华为和它的“备胎”大军们

以2019年为例,华为全年销售收入为人民币8588亿元,同比增长19.1%。在这一年,消费者业务占总营收比例首次超50%,而2018年以前,运营商业务才是华为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

不过有分析认为,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和运营商业务的营收占比将在2020年重回轨道,主要原因则是通信行业周期变化和手机行业下行。

一方面,随着5G部署速度加快,华为的运营商业务收入将随之提高。比如今年开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就抛出了总价高达700亿人民币招标项目,其中华为中标份额均过半。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开始对华为解禁,华为正在或即将收获更多的5G合同,在2020年营收中会有体现。

另一方面,IDC报告显示智能手机行业出货量在持续下降,虽然华为有逆势增长之势,但销量再想实现大规模增长几无可能,所以华为消费者业务也在开辟笔记本电脑、智慧屏等多品类开辟新增长点,目前手机业务仍然是华为消费者业务基本盘。

这一涨一落之间,似乎可以预判至少2020年,将是华为在5G网络建设上的收获季节。

为何被华为选中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占据华为营收近90%份额的业务开展都离不开芯片,而国内芯片行业的通病华为也没能逃过——对美企依赖程度高。

有人可能会生疑:华为很多业务不是已经全面采用海思芯片了?

事实虽如此,但从芯片运作模式来看,华为属于Fabless(无晶圆制造设计)类别,该类芯片企业只负责芯片的电路设计与销售,其他的生产、测试、封装等环节都是外包的。

也就是说,华为海思处于芯片供应链中游,对产业上下游需求较大。尤其在EDA软件、芯片制程等方面,华为自身并不具备自产自销能力。

在当前的中美大国关系背景下,我们可以得出华为未来的重点和掘金市场,再来看哈勃的投资标的,这因果关系就显而易见了。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旗下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其经营范围只有一项:创业投资业务。该公司的成立也在投资圈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并被看做是华为深入投资,重构供应链的重要信号。多位行业人士谈到,过去华为是全球供应链,在国内半导体企业采购并不多。

华为长期的策略是,避免单一来源供应商的风险,对关键部件优选有多产地制造的供应资源,同时对关键部件,力求有备份解决方案,减少由于单一供应商的供应中断或者产品质量问题对产品供应和交付造成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华为发布的《2019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中找到答案,据募集说明书披露,华为2018年采购金额760亿美元,覆盖2300多个采购品类、13000家供应商,拥有超过2700名采购员工,采购业务分布在140多个国家。

数据显示,2018年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比约24.52%,2019年1-6月,前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比进一步下降,约为22.99%,采购商品主要为电子器件、计算机系统和部件、多媒体设备和附件等。

所以,即使是这样的千防万防,华为在供应链中依旧没有美国的大幅依赖。

在华为2020年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表示,“进入实体清单对华为的业务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华为去年其实并没有实现我们的业务计划,大概差了120亿美金。去年四个季度的增长也在不断地下滑。”

但在遭遇“实体清单”之后,华为对供应链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为了不使自己的地位变得更加被动,这一年多以来,哈勃投资在国内动作激进,频频出手,这样的节奏足以见得华为在芯片供应链布局的焦急和迫切。

目前,哈勃所投资的企业已经覆盖了第三代半导体、晶圆级光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时钟芯片、射频滤波器等多个领域。

以下为虎嗅梳理的哈勃投资的投资标的:

华为和它的“备胎”大军们

另外,华为官网还曾披露了美国的主要供应链厂商。

华为和它的备胎大军

对比来看,哈勃投资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与芯片相关、具有独角兽潜力的国内企业,且多个企业与华为供应链厂商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举个例子,山东天岳主要以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材料为主,其核心产品—碳化硅材料,是制造高温、高频、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理想衬底材料,综合性能较硅材料可提升上千倍,推动着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光电器件等市场的快速增长。

2019年,其对标公司美国Cree宣布投资10亿美元打造碳化硅超级制造工厂,将碳化硅晶圆制造能力提高30倍,以满足2024年的预期市场增长。

据悉,碳化硅材料技术难度极高,同时具备了导电型和高纯半绝缘两种工艺,尺寸覆盖2-6英寸的厂商全球范围只有四家,而山东天岳是其中一家

此外,杰华特在业界被称为“小矽力杰”,其团队核心人员来自美国德州仪器和美国芯源公司等,杰华特产品广泛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端电子设备上,直接与德州仪器竞争,如今杰华特已经替代了部分德州仪器的产品,成为了华为相关产品的供应商。

再比如,好达电子生产的声表面滤波器件产品,主要应用在手机和基站领域,正好涉及华为的两大主营业务。

有报道称,要实现5G+4G全球通,可能需要支持90多个频段,而一个频段通常需要两个滤波器,这也意味着未来一部5G手机可能需要上百个滤波器,当前一款4G手机需要用到的滤波器数量大约为30多个。

据了解,好达电子的竞争对手Skyworks是华为射频的主要提供商,其第二大营收来源是中国大陆,2018财年占比25.4%,2019财年上半年为22.1%。

不过,好达电子能够替代Skyworks的能力非常有限,目前只能做中低端的声波面滤波器,在高端产品上还与Skyworks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由于中低端声表面滤波器型号较多,好达电子的替代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还不能预估。

关于这些被投企业对华为的意义,有芯片行业观察者对虎嗅称,虽然华为依靠被投企业一下子实现全面的国产替代有些天方夜谭,但现在这些企业的存在至少能够华为实现“活下去”,换言之,华为如果没有在2019年及时积极推进芯片行业的投资,很有可能已经撑不到现在了。

大公司要做大生意

2019年,华为虽然开始了在芯片领域里的“买买买”,但丝毫没有停下自己布局芯片的脚步。

截止目前,华为旗下的海思已经推出了多类芯片产品,覆盖了手机SoC、基带芯片、基站芯片、AI芯片、服务器芯片、视频监控芯片、NB-IoT芯片等众多产品线。

数据显示,2019年海思不仅首次跻身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营收增速位列第一。在今年第一季度,麒麟芯片更是首超高通骁龙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可是说到底,华为再强大也只是一家“有所长,有所短”的公司,不可能在每个产品线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事必躬亲。

那华为是如何在投资公司与自身业务之间做平衡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芯片行业从业者称,哈勃投资的这些企业都有这样的共同之处:

 

一所涉及的领域市场规模非常小,却也是芯片行业的不可或缺的;

二都掌握着自己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或能够替代国外厂商提供的技术;

三所涉及领域都是华为自己不愿意做的,而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以光器件为例,光器件是芯片当中的核心部件,光学产品的性能限制通常也是网络和交换设备创新的障碍。

如今,光器件正成为光学传输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材料清单中越来越大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光器件和模块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它只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里的一小部分。而好达电子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在技术和产品上实现部分替代Skyworks的企业。

关于第三点,一位接近华为的人士称,一直以来华为做事的标准就是要做大的市场,大的生意。比如在芯片领域的垂直场景中,手机,服务器和安防对芯片的需求量非常大,市场空间也极具潜力。

另外,前文中已经谈到,哈勃投资的大部分企业都会拿到华为的订单,可以说,如果这些企业发展起来,前期是靠华为一手扶持的。

有时候背靠大树也不完全是一种优势,因为这样的企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即华为能给的,也能随时拿走,寒武纪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但被投企业与寒武纪所不同的是,华为目前所布局的芯片产品线与他们并不存在冲突,而寒武纪的IP芯片是可以被海思芯片所替代的。其实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为什么华为之前只是给寒武纪订单,而没有对其进行投资。

所以,更深层次来讲,哈勃投资的领域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华为不碰的业务。

“狼性”投资:目标明确,下手果断

毫不夸张地讲,哈勃投资的每一次出手都牵动着半导体行业与投资机构对的心。

但当虎嗅问及哈勃投资成立一年给投资行业或者半导体行业带来的改变时,多个投资机构选择了拒绝,或者只是回复“不好说”或者“不想说”。

后来,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虎嗅,“从事半导体领域的投资者应该没有谁没研究过华为的投资标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被投企业不出现大变动,未来一定会发展很好,甚至上市。”

为什么如此相信华为的选择和判断?该人士进一步解释称,不同于普通的投资机构,华为投资企业,不光给钱,更重要的是给订单,给人才

以即将上市的思瑞浦为例,在其招股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客户A”2019年为思瑞浦贡献了1.7亿元的销售额,占总营收的57.13%。

此外,客户A从2018年开始向思瑞浦采购,2019年开始放量,采购的产品主要是信号链模拟芯片,这是5G基站的关键部件。

即便招股书中未明确客户A为华为,但聪明人都能看出,能有如此大规模需求和大体量采购的,只有华为。

有业内人士称,在哈勃投资的公司中,这种情况并非个例,保守来讲,至少有90%的被投企业是接了华为订单的。

人才方面,在哈勃投资最近一次出手的项目—新港海岸中,资料显示,哈勃入股后,新港海岸新增了两位董事吴昆红、杨昉,而前者为华为全球采购高级副总裁。

这样的做法也与投资机构在半导体领域的原有规则不大相同,而是跟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相似。

一般来讲,投资机构找硬科技的投资项目主要会关注两点:一是创始人背景;二是核心技术优势。其次再根据行业发展和资本情况进行判断。而BAT在投资时除了考虑上述几点,还会跟自身的业务拓展和技术短板相结合。

据投中网报道,一般情况下华为对外投资的过程是:业务部门发现某家公司掌握的技术对其业务有帮助之后,将标的提报给企业发展部,由企业发展部考察评估后提交给常务董事会决策。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华为的投资前期做法还是后续“补给”,都在印证华为高管多次提到的“不做纯财务投资”。

这样的投资方式也被外界看做是华为的“金手指”,通俗来讲就是点到谁,谁就能被“点石成金”。

其实,在成立哈勃之前,华为内部一直有这样一个原则:下不碰数据、上不碰应用,中不做投资。所以成立哈勃投资的举动,代表华为在残酷的现实正在打破着原则,不仅是自己的,也有行业的,毕竟不破不立。

还需要承认的是,哈勃投资积极在芯片行业出手,对国内芯片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小觑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一些基金和投资机构的资本注入,让国内芯片企业上了公路,那哈勃投资给钱,给订单的粗暴做法则带领这些企业跑上了高速。当然,华为在半导体行业,在芯片技术上能做的也是非常有限的。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在其最新简报中提出,除非发生突变,否则到2025年,中国国产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恐只相当于2025目标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产业发展速度,不足以保证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可控。

一直以来,半导体一直是大国之间的必争要塞,当前,芯片行业正在面临摩尔定律的极限,谁能率先攻破壁垒,谁将为国际半导体行业带来变数。除了美国之外,各国都在期盼半导体行业竞争格局发生改变。

毫无疑问,美国“实体清单”升级的压力,正在逼迫华为的成长,但国产芯片究竟何时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没人知道答案。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从华为回应孟晚舟事件文案,学习公关措辞

从华为回应孟晚舟事件中,学习公关措辞

2020年5月27日,加拿大法院裁定,华为高管、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因为符合引渡的“双重犯罪”标准,无法获释,引渡程序将继续。关于孟晚舟未能无罪释放,华为回应:

 

我们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判决表示失望。
我们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我们也将继续支持孟女士寻求公正判决和自由。

 

这个回应,相当的冷静,甚至冷静得有些“可怕”,加拿大法院裁定,华为高管、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因为符合引渡的“双重犯罪”标准,无法获释,引渡程序将继续。

创始人的女儿,副董事长深陷官司,一般的公司,会表示出极大地愤怒。但是华为相当地克制。这份克制不仅体现在情绪上,也体现在措辞上。

什么措辞?

回到这份回应。同样的失望,一般人不管怎样冷静,不管怎样克制,但对于创始人的女儿,副董事长,都会表示出无法隐藏的“一体性”和“主体性”。

一般人,可能会这么表达:

我们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判决表示失望。
我们一直知道孟女士是清白的,我们也将继续帮助孟女士寻求公正判决和自由。

仔细比较一下两份回应。

华为的回应,用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措辞。

这两个措辞在这里的用法,值得很多公司的公关部学习。

第一个措辞,是:相信。

我们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

“相信”这个词,是在“不知情”的语境下,才会用的措辞。

有人问你,你的朋友昨晚有没有偷东西。

你说:我不知道。但是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相信他没有。

对信息不知情,但是对人格信任。所以相信。

但如果昨晚你们一直在一起,喝酒唱歌叙旧,有人问你,你的朋友昨晚有没有偷东西。

你会说:我“知道”他没有偷东西。因为我们一直在一起。除非他有分身术。

这时,你不会说“我相信”。

而华为在回应中,用了“相信”这个词。

我们一直“相信”孟女士是清白的。而不是我们一直“知道”孟女士是清白的。

这样的措辞,让华为和孟晚舟之间保持了距离,避免了“一体性”。

如果孟晚舟最后无罪释放,华为可以说:

孟晚舟担得起这份信任,感谢司法,感谢正义。

但是,如果万一最后实锤判决有罪,华为可以说:

我错信了。

而事实的“知道”到情感的“相信”之间的这段距离,可以保护华为。

当然,不会有这个万一。

但即便没有,公关的责任,依然是避免这个万一带来的公司风险。

第二个措辞,是:支持。

我们也将继续支持孟女士寻求公正判决和自由。

支持这个词,是对主体性的确定。

只有一件事的主体是别人的时候,你才会用支持这个词。

一个朋友问你:你支不支持我追求自己的幸福?

你大概率会回答:支持。当然支持。为什么不支持?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权力。我支持所有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何况你是我的朋友。

他接着说:那你帮我去把幸福找来吧。

这时你可能会想:为什么啊?你的幸福是你的事情,你应该自己去追求啊。我还有自己的幸福要追求呢。

“支持”孟女士寻求公正判决和自由。

你是主体。你寻求,我支持。

但是请记住,寻求自由,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是主体。我不能成为主体。我必须站在后面。请理解。

这样的措辞,确定了事件的“主体”在孟晚舟身上,而不是在华为身上。

对主体性的确认,虽然可能很伤人,但是,公关的责任,不是避免伤人,而是避免伤公司。

一个父亲领导的公司,能用这样的措辞,对可能关乎女儿一生的事件做出回应,是相当少见的。

你可以想象,这背后,华为一定承受了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巨大压力。

这个压力甚至大到了,公司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切割创始人的女儿。希望,没有这个万不得已。但是作为公关回应,不能感情用事。

 

但仅仅是冷静,也未必写得出好回应。

用游标卡式的用词拿捏,把排山倒海的情绪力量,捻成细线,穿过针眼,才是真功夫。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祝福一切,都能得到最好的解决。

 

来源ID:runliu-pub:一个洞察身边事物本质的公众号。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方方日记接力之59: 
真真而立,善善相生

方方日记接力之59: 
真真而立,善善相生

题图:虚岁99岁的奶奶,摄于她的最后一个春节(摄影:作者)

曾经认为, 歌唱得好,球打得好,字写得好,文笔好,就是有才华。后来才发现,灵魂的觉醒,思想的升华,人格的独立, 才是真正的才华。

真真而立,善善相生

文 / 起风

 

题上的这个老人,是我99岁的奶奶,拍摄于2020年的春节前夕。我是她的长孙。

那时候,我们一家欢天喜地准备团聚。二叔从姑姑家把奶奶接了过来,我们准备一家子在一起,和和美美地过个喜气洋洋的春节。

元月24日,年三十儿,我们在家门口贴上祝福吉祥的春联儿。中午,我们全家人围坐在奶奶身边,举杯相庆。奶奶兴高采烈地说,她一定可以活到100岁!

那时候,其实武汉已经封城了,但是在山东的我们,似乎觉得离自己还很遥远。哪怕我在去年12月中旬时,就已经看到了武汉出现几例不明肺炎状况的新闻。我总是觉得,现在网络自媒体如此发达,突发事件或者是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大家不可能不知道。可是我没有料到的是,我们只是隐隐知道了开头,却完全不知道后续的发展,尤其是,那个“不明肺炎”是如何传播?是否人传人?又该如何采取防护措施?

年前我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给帮扶村子的父老乡亲送去米面油等过年的慰问品……到腊月29的下午一点多,我才回到农村老家,跟自家的亲人团聚到了一起。

谁曾料想,武汉疫情发展得如此迅猛。大年初二,我们村接到了上级政府下达的封村通知。只要是通往外界,或者从外面进到村子的各条大路与小径,全部用各种器材封堵,包括:汽车、手扶拖拉机、木栏杆、石头、土堆、轮胎,能用的基本上都用上了。

当天下午,我接到了镇政府的通知,要求我必须回到工作岗位参加防疫防控值班。于是从那天起,我每天起早贪黑,先要通过自己村的村口,再经过其他村的一个个村口、卡点登记、测体温……哪怕是同一个村或者相邻村熟悉的人,也照样要按照规则来登记测量,一点都不敢疏忽。

我帮扶的那个村是个交通便利的村落,通往外界有三条大路。为了防控,我们索性把三条路全部封堵了,只在村北留了一条出口,用大卡车停在路中间,留一个行人可以进出的通道。每天安排两名值班人员,严防死守。

哪怕是在后来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日子里,村两委干部、党员、预备党员以及村民代表,仍然都一直坚守在防控岗位上,不轻易放任何一个陌生或者熟悉的人进出村子,守护着村中父老乡亲的安全。

我所在的城市威海到武汉有一趟列车,直达汉口火车站。在列车上有从武汉归来的乘客把乘务员传染了,然后威海陆陆续续出现了确诊病例。我的一位同学就曾在这期间乘车回威海,然后,在政府网络平台公布的确诊名单中,我找到了他的名字。附近一个乡镇的居民,春节前回德州老家一趟,回来两天后被确诊,而且,他13岁的女儿也被传上了。

每个人都很紧张,疫情防控成了这个春节期间的第一要务。在老家里,除了我每天参加疫情防控值班及进进出出有些麻烦,其他的生活状态基本还算正常,因为我们的菜窖里储藏着大白菜和萝卜,米面油等也不缺。只是,今年春节的年味儿是彻底没有了;而且,我们也为年迈的奶奶担心。

因为从年后没几天,奶奶就开始发烧,咳嗽,浑身无力,喉咙中有痰且堵塞,不能正常进食。。。

奶奶终究还是于4月12日上午,离开了我们。虽然并不是因为新冠病毒。

我一直不能相信奶奶已经走了。总觉得她只是在其他叔叔和姑姑家生活着……想奶奶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去看这些年来给奶奶留下的影像,再看看她的容颜,听听她的声音。

我是长孙,也是奶奶最疼爱的一个孩子,从小就是奶奶把我带大的。

奶奶1922年的8月8日出生在一个有着30多户人家的小山沟村子里。奶奶娘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她没有缠过脚,小时候还念了几年书,也识得一些字。21岁的时候嫁到了我们村,穿的是手工缝制的旗袍。这件大红的绸袍,是奶奶的宝贝,她珍藏了一辈子,最后是陪着她一起走了。我特地拍了一张照片留念:

方方日记接力之59: 
真真而立,善善相生

题图:虚岁99岁的奶奶珍藏的她21岁时候的嫁衣

爷爷一大家子人,那个年代,日子过得一贫如洗,穷得叮当响,穿不暖衣吃不饱饭是常事。可奶奶说,她就是认准我爷爷这个人!爷爷虽然没文化,但是他心地善良且有担当,奶奶说,值得跟他过日子。

奶奶一生勤劳简朴。对于几个孩子们,她能出钱的时候不吝啬,能出力的时候不怕苦。秋收季节,起早贪黑地给这家帮忙摘花生,给那家帮忙掰玉米。

爷爷奶奶一共养育了四子一女,长大成人后都各自成家立业。虽然没有一个高官厚禄或大富大贵,但都有了各自的幸福的家庭。对奶奶也孝顺。奶奶说,她知足了。

这个春天里, 来了新冠肺炎,我失去了我爱的,爱我的奶奶。奶奶希望活到100岁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从小她教我的做人的道理,我没有忘记。

那就是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我爱看方方日记,正是因为日记中闪烁的良知。

这良知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日记的每一篇,我从每天一发布,就收藏、复制、保留。偶尔有几天我看得晚了,日记已经被和谐了,我依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到找到,然后一篇也不少地珍藏。后来的交代和关于系列,以及每一篇读者接力文章,也是如此。甚至于,网上找到的我特别喜欢的与方方日记有关的文章,我也都保存了下来。

我不为别的,只为敬重方方老师的为民说话的精神,只为以后我能为我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读一读,讲一讲,在武汉、在湖北、在中国,这个2020年的春天所发生的事情。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的微信圈从来都不发任何与方方日记相关的观点和文章。这让我心生内疚。似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整理日记和接力文章。我很早就想报名参加接力,但又感觉自己没有这个才华和能力。然而,日记接力就要结束了,我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要去投稿,因为我至少要对得起自己。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给我自己看:我是一个有独立思想,能够独立思考,而且具备一定判断力的人。

撕裂这个词,原本对我是陌生的,但是这个春季,我第一次深深地体会到了它。

我的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有着三十多年交情的好兄弟,因为方方日记,我们决裂了。在他对我继续说什么家丑不可外扬的时候,我毫不客气地怼了他:你是否认真看过每一篇日记?你是否有用自己的判断力?你是否心中还存有善念?

那一天,在网上看到这张图, 上面的一段话,深入我心。

方方日记接力之59: 
真真而立,善善相生

曾经认为, 歌唱得好,球打得好,字写得好,文笔好,就是有才华。后来才发现,灵魂的觉醒,思想的升华,人格的独立, 才是真正的才华。(叔本华)

我只想说一句:疫情之下,群相毕露。但是我愿我所爱的人啊:真心真意,真真而立。善者为善,善善相生。美之为美,美美与共……这不就是方方老师和我们的共同渴望吗?

方方正正,致敬方方老师!致敬这个纯净的空间,和空间里的每一位接力者,以及每一位在留言区分享你们的真知灼见的读者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我看见了真真而立,善善相生,越来越多的有良知的读者在你们的鼓舞下,灵魂在慢慢觉醒,思想在逐渐升华,人格在日益独立,更勇敢地去发声。

我在遥远的海滨城市威海,祝福武汉城里的方方老师安康。并以此篇,怀念我在天堂里的奶奶。

作者简介:起风,坐标山东。七零后,共产党员,下乡挂职干部。音乐人。方方日记读者。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开卷有益-世界著名小说推荐

read best book

文 / 冬黎

 

由于语言与文化背景差异等原因,在浩若星汉的外语文学作品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阅读,经常花费书友很多宝贵时间。究竟哪些作品能够称为名著,见人见智。这里推荐《纽约时报》和美国《读者文摘》组织的横跨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万读者的投票调查,精选出以下十部经典长篇作品。这十部作品为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最具世界性影响力的文学大师和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对欧美读者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称之为世界十大名著当之无愧。现整理如下,方便各位朋友闲暇时间阅读赏析。

 

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的事件。《呼啸山庄》描写吉卜赛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惇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大卫·科波菲尔》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大卫·科波菲尔》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童年 [高尔基]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红与黑 [司汤达]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却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枚最为璀璨精致的艺术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悲惨世界》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浓重瑰丽,气势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称得上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这部经久不息的小说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多次被翻拍成电影。电影又名《乱世佳人》。作品通过一幕幕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以及细腻逼真的人物形象,用诗一般的语言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约翰·克里斯朵夫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因其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作者把战争与和平,前线与后方、国内与国外、军队与社会、上层与下层连结起来,既全面反映了时代风貌,又为各式各样的典型人物创造了极广阔的典型环境。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形象既复杂又丰满,常用对比的艺术方法来表述,体裁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一种创新,也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本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百日祭文亮,天使在人间

李文亮百日祭

2月7日武汉市中心医院门前,鲜花簇拥着李文亮医生的照片。

凄厉的哨声中,有人打了一个寒颤,仿佛,是李文亮的亡灵在拷问人间。

百日祭文亮,天使在人间

文 / 杨胜慰

 

一、纪念李文亮

百日祭文亮,天使在人间。

天上,因为有神,所以有光芒。地上,因为有特殊的人群,天使纵横在人间,所以有了光芒。

否则,天上人间,有光无芒,没有光芒。

武汉,幸好有李文亮这样特殊的人,仿佛天使下凡在人间,所以,在灾难中让世界看到了武汉这个城市的万丈光芒。

人性的光芒。

李文亮本不是武汉人,他是东北人,因为上学,来到了武汉,因为工作,留在了武汉,成为了武汉人。虽然大学毕业之后,曾经到厦门工作三年,但还是又回到了武汉,并最终把自己34岁的生命定格在武汉。这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悲哀,美丽的生命定格在2020年春天刚开始悄悄萌发春意不久的那一天,那个不眠之夜。

牵动着全球亿万人心灵的那个不眠之夜,令全球亿万颗心灵黯然伤神的那个黎明。

我简直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

虽然在百日前的那个不眠之夜,我就开始揪心,心里知道,在心中模模糊糊地感觉得到,有许多的话要纷纷跳出来言说,但时至今日,我仍然不知道应该如何说起。

想必,在任何一部完整记录武汉这场旷世疫情的历史文本里,李文亮这个名字,是怎么绕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

但是,李文亮,这个原本普普通通的名字,直至今日,所涉及到的所谓“敏-感”,所牵扯到的利害因素,仍然太多、太多。所以,我们如若想要在他去世之后的百日祭这一天,能够顺利地来纪念他一下,表达一下哀思,我们就必须抛开敏感、抛开争议、抛开似是而非、抛开模棱两可,远离一切人性的暗礁,单纯地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把他的事迹,仅仅作为一个普通的英雄案例、一个普通人的光辉人性来述说。

一个普通的人,一位普通的医生,为这个城市乃至更大的时空,作了一点点并不普通的小小贡献。

仅此而已,并无他意,亦无他求。

李文亮在去世之后,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第一抗疫领袖,位列全球25名抗疫领袖人物榜单之第一位。

在这个榜单上,公众十分熟悉的马云列第三,比尔盖茨列第十,比亚迪董事会主席王传福列第十九,德国总理默克尔列第二十。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很多人都不知道马云低调地在全球开展了一系列驰援抗疫的行动,包括建立1亿元科研项目资金支持,向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捐赠总计1亿余件物资,搭建覆盖233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新冠肺炎实战共享平台。2020年4月21日,马云又向世界卫生组织捐赠1亿件医用口罩、核酸检测试剂盒等等应急物资。他多次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呼吁:“全世界在同一片着了火的森林,人类只有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打败它。”《财富》杂志称:马云用全球抗疫行动打破了地缘政治的紧张局面,不仅向美国疾控中心捐赠了数千套检测试剂和100万个口罩,还迅速帮助了其他医疗物资不足的国家,尤其是在拉美和非洲。

然而,即使你只是路过或者走马观花,并不认真一一查看这25名世界抗疫领袖的话,也绝对不会漏掉这个在我们华人群体中已经非常熟悉的名字:李文亮。

在《财富》杂志的这个排行榜上,李文亮排名为第一。

是,位列第一。

在李文亮去世之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第一时间,透过推特发文纪念他。

2020年2月6日23点25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推特上悼念李文亮:“我们沉痛悼念李文亮医生的去世。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他应对肺炎疫情的所作所为致敬。

2020年2月11日,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接受了路透社的英文专访。在采访中,当谈到李文亮医生时,钟南山院士无比深情地说,李文亮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he is the hero of China),我为他骄傲。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钟南山院士的眼睛里,是无法抑制住的,闪闪泪光。

细心的人也许还会发现,在这次采访中,钟南山院士罕见地穿上了医生的工作服——我们眼中最普通平常的医护人员工作服、我们口中的白大掛,这是医院白衣天使在人间的标准定妆。

路透社这次的英文采访

场景,令人动容,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产生些许情感上的波澜。钟南山院士对记者用英文亲口述说的部分,中文翻译如下:

我认为,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中国的英雄。

我也觉得他是,我为他骄傲。

(说到此处,钟南山院士眼中饱含着泪光)

他在十二月底把真相告诉了人们。

然后他去世了⋯⋯

我想,在第二天。

在武汉以及其他城市,人们举行了简短的追悼仪式。

就是人们举起手机。

把闪光灯点亮几分钟。

然后回到岗位上,继续工作。

人们忘却了死亡。

人们敬佩他,人们认为李文亮医生是英雄。

包括我在内。

这就是中国医生!

我觉得实际上,大多数中国医生也像他一样。

二、武汉巿中心医院的未来

有许多人会关注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今天、明天,它的未来会怎样?它会如何发展?

对于以上问题的内核,我们期待各大媒体的深度报道及追踪,今天在这里,李文亮百日祭,我们只谈与纪念李文亮相关的部分,同时谈一下对医院的外部及表面上的一些观感,不谈内部。

当今这个时代,人们都很“易忘”,即容易忘记,比如,刚刚过去的5月12日,在各种媒体的提醒下,我们记起来了,512是护士节,由此还联想起了南丁格尔。

但是,我们很多人却忘记了12年前的512汶山大地震,这么重要的纪念日居然已经被忘记。不少人可能是到临近晚间,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人发纪念512汶山大地震的链接,才发现自己把这么重要的纪念日给忘记了。忘记得一干二净。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虽然说起来残酷,但它的确是事实。

我们眼下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尽可能促使更多的人更长时间记住李文亮?

当今流行的“打卡”,或许是个方法。

在武汉这场新冠疫情中,有许多原先对武汉毫无感知的人都表示,希望在疫情彻底结束之后,能够到武汉走一走、看一看。其中,有许多人都是李文亮的粉丝,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我们希望通过“打卡”,让更多的人记住李文亮、记住他曾经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和物,以此勾联,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多地关注并关心武汉中心医院的未来与发展。

衷心希望李文亮曾经工作的武汉巿中心医院重新振作、励精图治、再次辉煌。

在武汉,与李文亮、武汉市中心医院相关记忆构成“打卡地要素”的线下地理方位,目标地,我们目前发现了三个,它们分别是: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美莲社,楚河汉街。

这三个打卡地,不是特指某一幢建筑、建筑群,或者某一条街道,而是包含了建筑和街道相关的周边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

以下我们简要地介绍一下:

其一、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方位:长江北岸,汉口。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胜利街26号,临近全国闻名的江汉路步行街。大门在胜利街与南京路的交汇处的一角,与武汉少年儿童图书馆对角相望。侧门和后门有若干个,其中一个后门正对着上海路,门对面的左侧是上海路天主堂。

其二、美莲社。方位:长江北岸,汉口。武汉高氏家族的高氏医院及别墅旧址,位于汉口黎黄陂路,武汉市中医医院对面。高氏兄弟姐妹四人均留学美国,学医,其中,高欣荣医师为武汉巿二医院的妇科主任,为武汉地区名医,在当时的武汉,是神一样的存在。另外,高氏家族的下一辈中有一位著名诗人,即高氏家族二弟高有炳之子高伐林,他是武汉大学毕业生,是李文亮的学长,是当时著名的校园诗人,与北岛、舒婷、顾城同时期,后赴美。

其三、楚河汉街。方位:长江南岸,武昌。临近武汉大学医学部,临近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这一大片区域,是李文亮在七年求学期间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地盘,是他初涉武汉的人生主场。

三、微信和微博上的李文亮

李文亮在微信上的头像,我们看到了两幅,一幅是小猪佩奇一家亲,另一幅是“蜡笔小新”一家四口欢天喜地般的合影。如果没有这场新冠病毒的突然来袭,李文亮本来也即将像小新的爸爸野原广志一样,要自然荣升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现如今,第二个孩子永远也见不着父亲了,父亲也永远无法疼爱自己的小宝宝了,甚至,都来不及看见小宝宝的降生。

以下文字,是李文亮新浪微博中的一条,@xiaolwl 2019–6–30 18:42:

今天的夜班餐是鸡蛋灌饼,真的不知道第一个人是怎么创作出这一道菜的,应该比武汉的油饼包烧麦要早很多,碳水带来的满足感不是脂肪能代替的,一口下去你就会感觉多巴胺在疯狂的分泌,胃肠兴奋得甚至有些颤抖,体重越大,责任越大,你只有全身心投入的把它送入你的消化系统才是对饼最大的尊重,不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希望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共勉[doge]

微博上,在[doge]处,是一只狗子的头像,表情包。

有人留言,与李文亮的上一条微博很搭:“李医生,今天我整理电脑找到了一张我家狗狗的照片,它叫木鱼,在小区被投毒毒死了。你要在那边能看到它,你就说我说的,让它陪你。你俩可以做个伴,他可聪明了,也很听话。”

在互联网线上,许多人已经把李文亮的微博当成了线上打卡地。

有人称之为“哭墙”,也有人称其为“树洞”,目前为互联网线上最著名的打卡地之一。

这里是一面互联网的哭墙,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希望之墙。

中东,在耶路撒冷旧城,有一面由大石块筑成的石墙。千百年来,每当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都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这面墙又被称为“哭墙”,它是一座叹息之壁,人们到这里来,以自己的灵魂来叙说自己心里埋藏着的情感。

李文亮的微博,今天也被不少人称作互联网的哭墙。有人在这里缅怀他,也缅怀和他一样离去的人。

在新浪微博上,李文亮的微博名叫:xiaolwl。

微博认证: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师 李文亮。

李文亮的最后一条微博: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

时间定格在2020年2月1日。

然而,在李文亮医生去世之后,每天新增留言一万多条,被称为中文互联网上的奇迹:每天都有上万人来这里写日记。

有人自言自语,有人托他问候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

“你也不想当英雄的吧。你也想等孩子出生,做一个继续关注最新电子产品的平凡人。可是这个充斥谎言的时代,你选择了为真相发声。”

“比起英雄,你更想像普通人一样活下去吧,你更想照顾你的妻子,陪伴你孩子长大。”

“我们啥也做不了,只能化身‘键盘侠’。还要使劲刷热度,不让你们这些医务人员含冤。我们只有骂,相关方才能有行动。”

“李医生,今天我们又多了一个要守护的医生。她叫艾–芬,是位非常勇敢的女性。

有人告诉他,他去世之后,很多人都变了。大家开始关心起政治,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保持沉默。

有人想知道,星空里有没有多一颗守护李文亮的星星。

有孕妇说因为吹哨人的预警,自己安然度过了困难时期。

有人说等自己的女儿长大了,一定会向她讲李医生的故事和这段难忘的岁月。

有人统计,在李文亮医生去世前后,已经有超过百万的人在这里写下自己留言。

刚一开始,在他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大家到这里来留言祝他早日康复,感谢他曾经为大家吹响的生命警哨。

后来,在听闻他病危、病逝之际,人们纷纷跑到这里,在武汉的深夜时分,为他洒下痛惜与不舍的热泪,从武汉时空的6号夜晚至7日黎明,全球各个时区的人们,有多少坐卧不安、辗转难眠。

没有具体数字,只知道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

那夜无人入眠,那晨无人能安。

再后来,从他升天、开始回望人间的悲伤时刻开始,人们把自己所看见的、想到的、遇到的点点滴滴与他相关或不相关的都拿过来与他分享。

只要你去看一看他的微博,就能知道,他,不过是我们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跟我们一样,过着相互类似的生活。

他,喜欢关注最新电子产品,关注电子产品的测评。

他喜爱美食,并写下自己的体验与评价,有如《舌尖上的中国》里的解说词。

他喜欢吃德克士的手枪鸡腿。

他喜欢追剧,追《庆余年》。

他关注李小璐和马蓉的八卦。

他喜爱肖战。

他也会常常转发抽奖,点赞锦鲤。

曾经,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生龙活虎的人。

四、自我反思与为了忘却的纪念

百日祭文亮,天使在人间。

2020年2月8日,22:43,一位武汉大学医学部的学长写完了一篇日记《学弟李文亮如释重负地走了》:

“静静地思考着,我突然想起了大学学弟李文亮,在元宵节前一天走了,他最后留下的话一直挥之不去:“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这番话让我感受到了他如释重负的放松感,却没有一点对疾病的恐惧。选择在元宵节前一天离去,也许也是他坚持后的放弃吧,不再等元宵的月圆了。”

从以上李文亮学长的日记,联想起了一件事,当初警方在训诫8名“疫情造谣者”的时候,曾经有人在网上暴击了四万个点赞。

这些都是什么人?

今天想起来真是可怕,也是后怕。我忍不住设想,如果当时我自己也看到了

警方在训诫8名“疫情造谣者”

的帖子,我会怎么做?这四万个点赞之外,会不会也增加我自己的“点赞”呢?

有时候,辨别魔鬼与天使竟在一闪念之间。一闪念之后,我们自己就已经注定了我们的立场和命运。

在祭奠李文亮去世百日之时,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反思的问题。

在得知李文亮师弟去世之后,听说他还有一个二宝没有出生,于是乎,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武汉大学一些校友迅速捐款600万家属抚恤基金(暂名),在捐款接龙名单上,我们发现了几位公众十分熟悉的名字: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卓尔集团董事长阎志。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

但是,据悉,这份捐款被李文亮的家属拒绝了。

先把捐款搁置在一边,我们回顾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李文亮?

有许多人说,当时,多么想自己能够及时看到李文亮发出的那一条警示微信,很多人也许会因此避免染上新冠病毒,许多的人也许会因此而避免死亡。

还有很多很多的理由,人们要自发地纪念李文亮,纪念天使曾经在人间,纪念天使曾经为大家吹响哨子。

有一个视频,在李文亮去世之后,黄昏的夜色中,云豹救援队的两名队员,手捧鲜花,庄严地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向李文亮的遗像献花、致敬,然后,双双摘下口罩,开始鸣哨,鸣哨之后,把哨子挂在医院的玻璃门上,向李文亮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台阶上,靠近玻璃门的区域,放置着李文亮的大幅照片,静静地注视着大家,注视着人间,周边摆满了鲜花。

凄厉的哨声中,有人打了一个寒颤,仿佛,是李文亮的亡灵在拷问人间。

作者简介:杨胜慰,武汉人,职业经理人,2003年出版《温州财富之路——小康中国的尖兵》。方方日记读者。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方方日记接力之49:我愿随喜这思想启蒙的传灯

方方日记接力戴口罩的菩萨

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决定不再做迫默的闭口罗汉,而要做应鸣的狮吼金刚。

我愿随喜这思想启蒙的传灯

文 / 林泉僧

他们说方方是外扬家丑的文化汉奸,

我说方方是直笔实录的人民作家;

他们说方方是卖国心切的国家公敌,

我说方方是悲心殷重的人间菩萨。

 

我是一个爱国爱教、守法守戒的僧人。按照佛教教义,出家修梵行应“去离世事、不处俗法,意乐忍辱、心不流驰”;佛教戒律则要求比丘僧“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然而,在方方和李文亮、艾–芬一样成为敏–感词,在疫情防控重点从围剿新冠病毒发展为围剿方方日记的今天,本应“防意如城、守口如瓶”的我却再也无法沉默。

贫僧有话要说。

我俗籍是北方人,却与湖北有着很深的缘分。三十年前,我从服役的东北边陲考入湖北境内的一所军校。我读的是分校,地处鄂西北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总校则坐落在距汉口华南海鲜市场仅10公里的汉江之滨。

1989年五四前夕,我被系团委推选为代表,赴武汉出席学院团代会。这是我此生第一次与武汉结缘,后来又去过多次。我,一个原本从农村来,退伍后还要回到农村去的义务兵,从踏上荆楚大地的那一刻起,变成了穿学员装、戴硬肩章的准士官,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因此,我在心里,常常把湖北当成自己世间人生的第二故乡。

十年前,离开湖北多年并已脱下军装后,我又回到湖北黄梅四祖寺,跟随当代高僧净慧长老学禅。地处鄂东南的黄梅县,隶属于此次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武汉的黄冈市。亲近老和尚数年,我从恩师那里明白了什么是正信的佛教,什么是宇宙人生的实相,什么是佛菩萨的智慧与慈悲,从而对佛教确立了正信,并顺理成章走向寻求究竟解脱的出离之路。从法义上来说,老和尚是开启我法身慧命的亲教师,是我的法身父母。因此,我在心里又把湖北视为自己出世间人生的第一故乡。

正因为有这样的渊源,疫情爆发和蔓延以来,最令我揪心的,就是湖北,就是武汉,就是黄冈。

我是从正月初二的第二篇开始读方方日记的。至今仍被封闭在寺院围墙内的我们,那时就像被封闭在各自家里的你们一样,也经历了疫情初期同样的心理煎熬。

一切都来得太突兀,事先没有任何来自官方的预警,也没有任何来自民间的提醒。

元月17日,我们还在社会主义学院小礼堂举行佛教协会换届大会,一派热烈祥和岁月静好;元月20日,我们还在寺院大斋堂举办僧俗四众团年午宴,俨然歌乐升平春风扑面。元月23日晚,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省佛协紧急通知,自元月24日起,全省佛教领域严格落实“双暂停一延迟”(暂停开放佛教活动场所,暂停一切集体宗教活动,佛教院校延迟开学)。

直到今天“暂停令”都未能解除。当时的无助、郁闷、焦灼和恐慌,至今回想起来,依然会后背发凉。从官媒看到了大量的正面报道,但是不仅未能缓解、平息内心的煎熬,反而加剧了心里的惊惧,整个人变得特别憋气,又找不到换气的地方和方式,身心处于一种恍惚依稀的“濒死”状态。而胡总编教科书式的指点江山裁判天下,也无法为自己醍醐灌顶、甘露明心,反而是火上浇油,心里感觉更加堵得慌、憋得慌。

就在这几近窒息的憋屈里,我们懵懵懂懂敲响了新年的钟声,熬过了这个不堪回首也不愿再回首的鼠年春节。

元月26日,大年初二,一位居士发来拜年微信,随后发来方方当天日记中的一段话:

“昨天湖北的新闻发布会上了热搜。看到好多人吐槽。三个官员的神情,充满沮丧疲惫,频频出错,说明内心也乱。其实也很可怜。他们应该也有家人在汉,他们的自责我相信是真的。事情究竟怎么会走到这步,事后复盘,自然得知。武汉官方前期对疫情的轻慢和封城前后官员们的手足无措,造成了百姓巨大的惶恐,给所有武汉人带来伤害,这些我会在文章写细写。但现在我想说的是,湖北官员的表现其实是中国官员平均水平的表现。并不是他们比其他官员更差,而是他们的运气更差。官员们历来按文件做事,一旦没有文件,他们就六神无主。这次事件如在同一时间落在别的省里,那些官员的表现,不会比湖北的更好。官场逆淘汰的恶果、空讲政治正确而不实事求是的恶果、不让人讲真话不准媒体报导真相的恶果,我们都会一一品尝到。武汉抢前争先,只不过先吃了一个大的而已。”

居士发来的这段话,仿佛为近乎窒息中的我,递过来一个通畅的呼吸阀。一读之下,连续数日的憋屈和悲愤顿时得以消解。由此追到方方的微博,追到二湘的空间。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随常住僧众,一边按照中国佛教协会“宜闭不宜开、宜散不宜聚、宜静不宜动、宜修不宜逸”的建议,关闭山门、足不出户,安顿身心、清修自持,各自诵经为疫区禳灾、为众生祈福;一边响应广东省佛协“众愿和合、共同行动、众善奉行、爱心捐赠”的倡议,积极为湖北疫区捐款献爱心。我所在的佛教团体和教职人员共捐赠善款约80万元,广东全省各佛教团体、场所、院校和广大教职人员合计捐款3000多万元,占到全国宗教界(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捐款总额3亿多元的十分之一。

此外,我个人的疫期生活增加了一项内容,就是伴随着空间一路从七维升到十一维,一篇不落地守读了方方日记、学人访谈、方方的交代和关于系列,以及读者接力至今为止的每一篇。

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在整个疫情发展和防疫抗疫过程中,方方日记不仅是心灵的呼吸阀和呼吸机,还是精神上的止疼剂和镇静剂,是情感上的抗生素和营养液,是信仰上的稳固剂和推进剂,是“闭关”生活中日日离不了的清火药和安眠药,更是方方作为一名作家对读者无私无我的“无畏布施”——以她菩萨般的慈悲和智慧传递天地间的能量,帮助大家纾解精神压力,排遣恐惧心理,平息焦虑感,提升战胜疫病的信心和勇气。

方方日记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思想启蒙意义、常识科普意义,多位有识之士的文章,方方日记接力系列,十一维空间里众多读者的墙上留言,已经给出了相当客观、全面、中肯、且有见地的评价,无须贫僧再饶舌。我只想对那些用各种下作手段和恶毒言论攻讦、辱骂、污蔑、诽谤、批斗、审判方方的人们,大声说——

你们说方方是外扬家丑的文化汉奸,我说方方是直笔实录的人民作家;你们说方方是卖国心切的国家公敌,我说方方是悲心殷重的人间菩萨。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的音译简称。菩提义译觉,萨埵义译有情。觉悟了的有情众生,能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就是菩萨;在自觉、觉他的基础上,进一步能够做到觉行圆满,常觉而不迷、常正而不邪、常净而不染,就是佛。

在我看来,方方老师就是一位满怀菩萨精神的人间菩萨啊!什么是菩萨精神?菩萨精神就是母亲的精神,就是大地的精神,就是为民请命的精神,就是代人受苦的精神,就是照顾落伍者的精神,就是替弱势群体发声的精神,就是为那些被疫死的亡灵讨公道要说法的精神,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方方老菩萨就是在代大家受苦啊!

大家心里有话不敢讲,因为害怕讲了会倒霉。那么,大家都不倒霉,就让我一个人倒霉;可能会让很多人倒霉的事情,我一个人把它全部荷担起来。这是什么精神呢?菩萨精神。

方方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她心里有慈悲,因为她“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正所谓“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成都杜甫草堂对联)。

菩萨精神是直心精神,是实语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佛经里说, “直心是菩萨净土”。直心可成就佛果。佛言如语,亦出于直心。诸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谎话、假话,说的是真话、实话,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不夸大也不缩小,一点也不走样,不妄言、不两舌、不绮语,不闪烁其词、不胡说八道、不推诿隐瞒。

换一种说法,直心实语也就是实事求是。习仲勋同志生前曾一语中的地指出:“我们党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齐心《忆仲勋——纪念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

陆定一同志临终前的最后的遗言里也说:“要让孩子上学!……要让人民讲话!”如此说来,讲党性的执政党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是倡导直心实语的,也是允许人民讲话的,更是鼓励讲真话的。

那么,在疫情期间坚持直笔实录写日记讲真话的方方,理应受到表彰才对呀,以她为百姓代言、替群众说话的人民立场,以她全心全意为人民写作的劳动态度,以《武汉日记》在疫情至暗时刻对全社会的精神维稳贡献,在我看来,从“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到“五一劳动奖章”,拿出任何一个证书颁发给方方,她都受之无愧;以她的笔耕不辍和创作成就,以她与杜甫、鲁迅在文学精神上的一脉相承,授予她“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也属名至实归 —— 虽然,方方本人并不一定需要这样的荣誉证书;因为,无数读者早已在心里为她颁发了纯度百分百的“人民作家”金牌。

实际上呢?方方得到的“奖励”是全网追杀、全民批斗和全国围剿。李文亮说:“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对不同声音的围追堵截,促成了武汉封城的大国壮举;正是对真话的404,造成了4月4日的国旗降半。

武汉解封后的今天,我们的社会能欢呼“高举某某思想用某某理论研发芯片”的神宣传横空出世闪亮登场,为何就不能允许方方日记如常出版,以助于全社会汲取教训,警示来今,避免下一次再掉入同一个坑里呢?这符合实事求是的常识吗?百思不得其解之际,猛然想起中央党校的“实事求是”校训碑,想起那几句流传甚广的概括党校学员入学、在校、结业状况的顺口溜:“迎着实事求是来,绕着实事求是走,背着实事求是学,离开实事求是干。” 答案或许就藏在这个顺口溜里面。

菩萨精神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就是一切从利他出发,而不是从自我出发,在利他当中来利益自己。这多少有点像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在解放全人类的前提下,才能够彻底解放自己。实际上,如果真的做到的话,这也是一种菩萨精神。“人间佛教”首倡者太虚大师说,他曾经读过《斯大林传》,读完之后,在书上批了几句话,他说斯大林具有佛教的菩萨精神,只可惜缺少了一点慈悲心,因为他杀人太多。太虚大师说这个话是在抗战期间。他在那个时候就对斯大林做出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孤明独发”,具有先见之明。那么,斯大林缺少的那点慈悲心在何处呢?就在方方身上,就在方方的腕底笔端,就在60篇方方日记的字里行间。

在一派气急败坏、杀声震天、反对方方的“红卫兵团”中,无论是野心勃勃妄图东山再起的极左势力,还是形形色色唯恐天下不乱的网络流氓,无论是叫嚣“君主比民主好”的头脑精明的既得利益者,还是愚昧无识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的吃瓜群众,无论是写匿名信的“高中生”,还是贴大字报的“农夫”,其共同的表现特点都是:不看日记,不看交代,信口雌黄;不顾事实,不顾常识,主观臆断;不讲道理,不讲逻辑,胡搅蛮缠。

王小波说:“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尽管和全副武装的他们对阵,只擅长摆事实讲道理的十一维空间里,那些有良知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们手无寸铁,看似毫无获胜的可能性,但我还是满怀信心地随喜方方日记接力这一思想启蒙的传灯,并且坚信,这启蒙的智慧之光,终有一天会照破他们内心的蒙昧之暗。

传灯法会是佛教里面一个非常庄严非常殊胜的佛事活动,寓意以灯光相续,把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传递到大众心中,灯灯相照、光光互摄,心心相印、薪火相传,犹《维摩诘经》所言,“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名“无尽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灯之光,可以点亮千万盏灯,光照法界,黑暗破除,光明传递,无灭无尽。

这盏灯不是普通的灯,而是“心灯”,是智慧之灯,是慈悲之灯,是真理之灯,是正义之灯,是思想之灯,是启蒙之灯,所谓“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智慧之光明能够破除愚昧之黑暗,“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带来无限的光明、希望、安乐、吉祥。

方方日记读者仁者爱山在方方日记接力之42: 方方的作品,奏响文学的未来之声文下的留言里说:

“这是一个善良的空间,这是一个正义的空间,这是一个理性的空间,这是一个学习的空间,这是一个美好的空间,这是一个光明的空间。”

我在这里接着补上两句: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空间,这是一个思想启蒙的空间。我愿日日回到这个实事求是的空间,随喜这思想启蒙的传灯!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传灯有光,思想无罪。中国佛教协会章程规定的宗旨之一是“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有信众曾问我:“人间佛教的宗旨是什么?”我答:“是建设人间净土。”信众又问:“人间净土在哪里?”我道:“在宪法里。”

在我们社会的言论生态失衡、话语气候反常的当下,支持方方似有风险。但是,假如每个人都主动或被动地选择沉默以保身、哑声以求生,则大地众生有危险,国家的言论生态文明都会有危险。

今天是2020年5月16日,农历四月廿四日,是李医生被新冠病毒迫害致死百日祭。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决定不再做迫默的闭口罗汉,而要做应鸣的狮吼金刚。

范文正公一个儒者尚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之志,身为释子,为了早日建成大家共同的人间净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慈广大,不舍一法,不舍一众生。唐时,有僧问赵州禅师:“如何是佛法?”师答:“赵州桥。”再问:“如何是赵州桥?”师答:“度驴度马。”

云水一身的我,在南海之滨、伶仃洋畔的林下泉边双手合十,谨祝:

入泥入水的人民作家、度驴度马的人间菩萨方方老师身心安乐,六时吉祥!祝福与老菩萨同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城的发哨人艾芬医生事事如意,日日安好!祈愿李文亮烈士及所有新冠肺炎病逝者和因疫罹难者往生净土,莲品高增!也随喜赞叹十一维空间里的每一位传灯者慧眼长明,照世如灯!并回向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尊圣敬善、崇德兴仁,国丰民安,世界和平。

最后,以我在早期方方日记留言区被贴上墙的四句偈,再次向方方老师致以崇高的礼敬:

荆楚神鸟九头凤,

路见不平吼一声;

外现金刚忿怒相,

内藏菩萨慈悲心。

作者简介:林泉僧,六零后,爱国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爱教守戒的菩萨戒比丘僧。一个愿与有良知讲道理的知识分子广结善缘的“识字分子”。现行脚广东。方方日记读者和传播者。十一维空间传灯者。

本文转自:二湘十一维空间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旅游度假 社区生活

“一个美国,两个世界”你所不知道的美国疫情…

近两个礼拜美国各地民众上街游行抗议疫情管制的视频,在微信群里病毒式传播,吃瓜群众们立刻群情激昂的表示美帝药丸……真的如此么?

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美国英语社区

并关心白人文化动向的年轻牧师

我写作本文

将带你从左派右派各州的不同视角

了解疫情下真正的美国

顺便点评下曾经在微信圈刷屏的视频

文 / 爱德华牧师

 

一 你所了解的美国其实是?

中国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你所了解的美国其实是中国”…这话很有深意

是的,由于一些媒体几十年如一日对美国的歪曲描述并积极传播相关阴谋论,以及汉语圈华人群体中,主要生活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等都市的民众喜欢用downtown新闻刷屏,还有各种信息的不全面,造就了吃瓜群众眼中的美国所谓“崩盘现状”。

而真正的美国,由50个有独立自主权的州组成。它绝大部分地区属于郊区农场林地(美国所谓的偏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差,甚至安全便利等生活指数还要远大于某些大城市)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十年来美国经历了急速左转,这导致工薪阶层中产阶级的common sense,即不喜欢政治正确身份政治的普通人,现在已经被归类为了右派(原本是中间选)。

左派假仁假义的政治正确在美国的各个领域非常流行,它成为了左派无良政客打压对手和牟利的主要手段,政治正确迎合了酸秀才阶层秀圣母情怀的诉求,政治正确让年轻人被学校和虚假新闻洗脑后可以把所有麻烦都怪罪于其他人的说辞。

之所以说,不喜欢身份政治的普通白人中产,其实并不是右派而是普通人,可以看看左右的极端都是什么玩意。

左派的极端就是X产主义,平均主义,勤奋工作的人得到的不多,懒人得到的却不少,像现在的加州社会那样,辛苦工作的低收入工薪阶层还没有不工作的懒汉过得潇洒,救济食物券比工薪阶层消费的钱买到的食物还要好。

右派的极端是种族主义,新纳粹分子才是真正的右派。这一点作为华人你必须有清醒的认知!

在美国生活很久的人都知道,黑人和墨西哥人或许歧视过亚裔,但主流白人(正常人)压根没有歧视我们华裔;更何况白人和亚洲人,才是现在美国被黑人和白左精英们逆向歧视最多的种族,咱们遭受了最多的不公正待遇。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介绍下 一个美国两个世界

红蓝势力控制下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二 美国疫情中的两个世界?

白右生活的世界:

右派(其实是正常美国人)生活的地区一般是这样:

美国广大的乡村以及像本教会所在的dallas白人地区,所谓的疫情并没有爆发。由于共和党正常逻辑执政,社区管控有力,传统价值观美国民众基督教信仰,当然主动检测主动隔离

病例大部分仅限于医院内部、军事基地协助建立的隔离区内。除了健身房电影院这类娱乐性产业关闭之外,其他产业都没有完全关闭。本教会附近的walmart homedepot(美国最大的日常杂货五金建材连锁店)从最开始的没人带口罩到现在部分人带口罩,询问员工后你会得知“并没有任何员工在商店内感染过病毒”。

左派统治的世界:

美国左派们统治的地区是这样的:

这些民主党人控制的地区统一的特点就是脏(粪毒针管遍地)、乱(夜里铁定不能出门)、差(基础设施被流民非法移民大量占用、高税负、养懒人没钱修路学校鼓励变性 同性恋 性滥交)……

非常多的非法移民、懒惰流浪汉(美国几乎没有不懒惰的流浪汉、勤奋的人总会得到翻身的机会,是因为懒惰→流浪→变精神病,这个规律难以挣脱…而非反过来那样)、吸毒者众多,疫情已经完全爆发且完全无法控制。

两个左派执政导致的极端例子是,曾经早已在全世界灭绝的鼠疫,居然前些日子在旧金山流浪汉恶心的营地中爆发了!然后?旧金山流浪汉领食物、吸毒、随地大小便的视频,被北韩小粉们搬运去了朝鲜电视台,教导他们美国人民就是这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

美国人民看了竟然被气得无言以对。因为确实很许多人是这样生活在美国的……

三 双方争夺的区域

在视频中挂着长枪短炮在州政府门前抗议隔离的人群,就是美国大部分地区(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地区而非人口数)美国人的真实写照。

就像刚才强调的,美国绝大部分地区住着传统美国价值观的正常人,也就是某些人称之为的“乡下”;与此同时,某些大城市有大量的集中人口,其中也包括协助民主党人选票作假的非法移民。

这些人抗议的内容主要是开放经济,由于疫情并没有爆发,一刀切的关闭商业政策对当地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美国由于存在一定社会福利,底层和下层中产是不存钱的,他们最多的就是投资房产来改善生活。

每个月都收入不菲,但是需要pay的bill也非常多,基本可以做到持平。疫情关闭商业就等于切断了很多家庭的命脉和收支平衡。川普联邦政府对各种私营银行也只能建议,而不能直接干涉太多,所以各个银行出台的政策是延缓3个月还贷,不过别高兴的太早,这是延缓,第四个月你需要一起付4个月的房贷,你觉得会有多少人失去房子,或者损害信用分。

至于持枪?在美国右派common sense地区是非常正常的事,与暴力无关,这点可能华人的吃瓜群众要“忍耐”一下。因为基督教十诫里面有一条就是不可杀人,这个杀人指的是不可谋杀,同理我不但有权利保证我不被谋杀,我还就应该保证我自己的安全,保证我自己不被谋杀。所以枪不杀人,人杀人。持枪抗议是在同时宣誓自己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权利,而非显示暴力。

就像那次奥巴马想用军队强行侵占农民的土地,同一个村里的大家拿着枪出来反抗,装备比奥巴马派来的军队还要好。最后America destroyer abama认怂。这就是持枪的意义。

枪击案的罪犯因为怕被民众击毙都没办法在德州作案,而是选择开车几个小时到左派控制的限制持枪自由的左派州作案。

大家也可以在人员构成上看出,正经抗议人士大多数都是有家庭父子同上阵,有房产有工作,他们觉得既然疫情并没有爆发,至少疫情对生活的影响远大于关闭商业对生活的影响,为什么不能区别对待的开放商业,让社会正常运行呢?

而就像本公众号一位读者的留言所说,正因为这些地区疫情并没有大量爆发,所以医护人员才会有时间、有机会带着口罩出来和抗议人群对峙,目的是让他们戴口罩,不要集会。医护人员虽然自己不靠重开经济吃饭,但是哪个医护人员也不能一家人全都是医护人员吧?所以重开经济在这些地区是民心所向。

视频中很多年轻人带着纹身花枝招展的抗议,左派地区跑不掉了。从最开始这些年轻人不遵守规定的大量集会,到后来偷偷的开车来海边晒太阳,这些都是左派基本盘愚民才能做出来的事。因为在左派基本盘愚民的脑海里所有问题都是其他人导致的,CNN这样的97%fake news的新闻都可以作为信息来源,年轻人在美国的致死率又低于1%,所以这些年轻人根本不管年老体弱人群的死活。

反正有廉价医疗,致死率那么低,得病了还可以顺便发发facebook赚点关注点击量。反正死不到我头上,而且有抗议这样开心的、把所有问题怪罪给别人的事怎么可能少了我!

而且,他们心里也不信上帝,所以没有人生之外的追求,娱乐至死的思维就是从这里来的,吸毒都不怕还怕什么1%致死率的感冒?

这些左派抗议的理由就和他们的政见一样都是一大堆毫无逻辑的抱怨以及哭诉。比如:

比如这位抗议者,明明封城令是州长制定的,他却抗议川普和彭斯是法西斯。

我要抗议因为你们关闭了我的娱乐场所。

我要抗议因为你们限制了我开party的自由。

我要抗议因为你们限制了我的出行玩乐自由。

我要抗议因为我要抗议

我要抗议因为我要反川普,因为他是种族主义者,因为他是白痴,因为他没有政治背景。

我要抗议因为我想怎么样就得怎么样,有任何社会秩序就是限制我与生俱来的自由!

他们的逻辑就是没有逻辑,只要you hurt my feeling,你就都是错的,我永远是对的。

吃瓜群众可能就要问了,同样是年轻人,为什么普通地区的年轻人要收敛很多?归根结底还是要归于信仰,华语圈对美式基督教思想的认识比较有局限,许多人以为基督教和佛教一样是求神给点恩赐就完事了。而真正了解圣经精神的信徒都知道,基督教徒不但要协助社会维护公义,而且要爱其他的弟兄姊妹像爱自己一样。

而且,这位神可是得罪不得怠慢不得的神。让白人基督教信徒去听信“某些规矩”并抛开自己的信仰传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很多美国家庭都会因为自己家庭还过得下去,付得起贷款不至于破产,而主动选择隔离,甚至,暂时放弃工作机会。

“左派思想不来源于逻辑,所以无法用真理或辩论来纠正。”

这既是左派思想最无理取闹的地方,也是左派思想最恶心的优势,左派思想就是利用人性中的恶,人性中的懒惰,贪婪,嫉妒……利用到淋漓尽致。此类思潮的极致就是一个大政府控制的假冒伪善社会,人人都没有自由,人人自危,同时是受害者,却也同时是加害者,每个人都在想着秀自己的伟光正,用道德绑架勤劳的别人去做所有事……熟悉的配方?

 

文章来源:星系花园秘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微信号:menghualengyan)处理)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背后的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不孝”是人的天性。很少有孩子,是天生孝顺的。

那么,如果你希望在自己垂垂老迈时,能得到孩子的爱和保护,那就必须教会他“孝顺”。

他只有学会了爱,学会了善良,学会了换位思考,才不会做出恶毒、冷漠的事,对别人如此,对你更是。

当你的孩子学会了爱所有人,你就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文 / 李月亮

 

一 他把老妈活埋了

王老太,79岁,陕西人。

有两儿一女,最近一年跟着大儿子马乐宽生活。

她腿脚不好,不太能走路,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

马乐宽照顾烦了。

5月2日,他用平板车把老太太拉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地。

这里有很多废弃的墓坑。

马乐宽找了一个,把老妈活埋了。

深夜,他一个人推着车子回了家。

妻子问:老妈呢?

他平静地说:送去甘肃亲戚家了。

妻子心生怀疑。

因为马乐宽之前就流露过遗弃老妈的想法。

虽然他把谎话说得特别平静坚定,但善良的妻子还是不放心,立刻带了家人去车站找。大半夜的,找了很久也没找到。

回到家,妻子发现马乐宽也不见了。

无奈之下,她报了警。

5月5日中午,民警找到了马乐宽。

刚开始,他嘴很硬,坚称老妈被送去甘肃了。

民警见他慌里慌张,说话前后矛盾,估计其中有诈。

再三追问后,马乐宽不得不如实交代。

此时,距离王老太被埋,已经3天。

警方立刻赶去那片荒地,找到埋着老人的墓穴,一边喊着老人的名字,一边开挖。

地下,隐约传来轻微的呼救声。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活埋王老太的墓穴

一小时后,蜷缩在墓穴中的老人被挖出,满头满脸都是土,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但求生欲望很强。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老太太很快被送去医院,现在身体和精神都已恢复如常。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儿媳和孩子们在医院照顾老人

只是经此浩劫,她的心怕是已经凉透了吧。

那被儿子逼着爬进死人墓穴的一刻,她是怎样的心情?

那荒山野林地下暗无天日的三天三夜,她心里又是怎样的绝望?

马乐宽后来回答了两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做出如此狠毒的行为?

他说:因为老妈腿脚不便,大小便无法自理,伺候起来很麻烦,还经常搞得家里臭烘烘,他便生出了把她“处理掉”的想法。

埋在那个荒墓,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那是你亲妈啊,你怎么忍心?

他解释:爸爸去世早,他12岁时,母亲改嫁去了甘肃,把他留给了叔叔养,后来他结婚生子,都是叔叔帮忙操办的,他心里对母亲有怨气。

有怨气可以理解,你甚至可以不养她,但是活埋了老母,就太过分了吧?

当地居民说,他曾去墓穴附近看过,一个人埋,怎么也得一个小时。

实在不知马乐宽在那一个小时里,心里想的是什么。

最新消息是,他已经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陕西警方批捕。

而刚刚恢复的王老太,却开始担心儿子,怕他进监狱,怕他判重刑。

最初面对民警,她还谎称是“自己爬进墓穴的”。

在民警一再追问下,才承认是儿子干的。

唉。这人间悲剧啊。越想越觉得唏嘘。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二 这三个故事,你细品

不禁想起三个很经典的小故事。

故事一:

有一个母亲,很疼自己的儿子,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儿子。

但儿子还是不满足,说:“我想要娘的心。”

母亲便将自己的心给了他。

儿子拿着母亲的心,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不小心摔了一跤。

娘的心摔在地上,血流一地,说的第一句话却是:“儿啊,你摔疼了吗?”

故事二:

古时山村有个风俗,老人到一定年纪,就要送到山沟里自生自灭。

这天,有个儿子背老母亲去山沟,老母亲一路都在折断树枝做标记。

儿子怕老母想自己再回家去,于是背着她一直往深山里走。

终于到了深山,母亲平静地说:“儿子,我是怕你回家时迷路啊。”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故事三: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男人嫌弃自己父亲老了,就用绳子把老父五花大绑,和儿子一起抬到山上,扔了。

临走,儿子说:“绳子忘记拿了。”

男人说:“没事,不要了。”

儿子说:“那不行,等你老了我还要绑你呢!”

这三个故事,都流传已久。

你细品。

品来品去,你就品出了人间的荒唐和荒凉。

 

三 为何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呢?

感慨的话就不说了。

今天我想从科学上说说,“不孝”背后,一个残酷的世间真相。

《自私的基因》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不过是运载基因的工具。

就是说,基因创造了人,利用人来运载和传播自己,好让自己永远不死。

我非常认同这个理论。

因为很显然,人的绝大部分天性,都是为了自己的基因能更好地繁衍下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弃老保幼”策略。

从基因的角度说,老人已经完成了繁衍基因的使命,留在世上再无意义,所以应该舍弃。

而幼童必须好好长大,才能继续繁衍基因,所以必须保护好。

其实不只人类,自然界几乎所有动物的本性,都是“放弃老的,保护小的”。

我们常常看到猫妈妈为了保护小猫,扑过去和大狗拼命。

羚羊为了保护小羚羊,勇敢地挡在狮子面前不肯跑,为小羚羊赢得逃命时间。

但我们从来没见过一只羚羊为了老羚羊赴死,一只猫为了老猫拼命。

自然界里没有一种动物,是“孝顺老人”的。

所谓“乌鸦反哺”,早就被证明是没有的事。

因为“照顾老者”,不符合基因的生存策略。

如果把动物(包括人)比作一条船,把基因比作这条船上的乘客;

那么基因一直在努力做的,就是趁着当前这条船没有沉,赶紧制造更多新船,然后跳到新船上去。

在生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基因不是努力造新船,而是尽量去修补老船,那这个基因可能就无法存活。

换句话说:那些“孝顺老者”的动物,很容易就绝种了。

只有人类,因为占尽了生存优势,具有了“不抛弃老人,依然能很好繁衍”的能力。

所以在几千年的文明教化里,慢慢学会了“尊老爱幼”,而不是“弃老爱幼”。

但遗憾的是,因为“尊老”这件事并不是来自本性,所以很难完全植入人心。

教化了很多年,依然有很多人做不到,到现在还会出现“活埋老母”的惨剧。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四 我们都可能面对那一天

“活埋老母”这种事太极端了,但“对老人无情”的故事,数不胜数。

几年前,有媒体报道过一个“催父早死”的新闻:

有一个老人病危了。

在外打工的儿子请了7天假,回家看望。

老人看到儿子,精神好转,两三天过去,没有要死的迹象。

儿子急了,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

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

老人随后艰难地自杀了。

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在农村,这样的事不少见。

很多老人因为患病,不愿拖累子女,会选择老屋或荒坡、树林、河沟,安静地了结此生。

说来也是无限悲戚。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事,也离自己很远,那么“独居老人”你一定不陌生。

现在,我国大约有1亿老人在独居。

他们散落在城市、县城、农村的角角落落。

很多老人,八九十岁还是一个人孤独生活,去世了都没人知道。

两年前有一个新闻,让很多人感慨:

一位81岁的独居老太在家中去世,直到两个多月后,邻居发现她家中有异味,才被发现。

老太死前给女儿留了遗书:

小青,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当你接到通知回来办丧事……

开窗通风才不会染病……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她怕女儿染病,细心地安排好了后事。

她以为自己第二天就会被发现,没想到走了两个月,才被邻居察觉。

这样的事情,其实也不算少。

很多独居老人,都是在无声无息中,孤独地走了。

还在世的,多数也是活得孤独冷清。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电视……

跟年轻人的热闹、蓬勃相比,仿佛不是一个世界。

可怕的是,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未来。

 

五 我们该怎么做?

人这辈子,其实都不容易。

大半生奔波操劳,多少苦多少难,一路扛着走过来,不敢享乐,不敢歇息。

而年轻时怎么都好说,最苦最难的,还是人生的最后一程。

人到晚年,生命的力气即将耗尽,身体衰弱,精神萎靡,甚至缠绵病榻,生活不能自理……

如果此时身边无人,可想而知会有多悲凉。

所以,我很想在这篇文章里,说两个道理。

第一个:请对你们的父母好一点。

如果他们好好地养你小了,那你一定要好好地养他们老。

别让那个生你养你的人,在悲戚绝望里走完余生。

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也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

第二个: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老无所依,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好好教育你的小孩。

这一点,我必须详细说。

我文章里写过很多次,养儿不是为了防老的,但人老了,多多少少都是需要孩子的,尤其是最后那段油尽灯枯的日子。

那么,如何避免自己晚景凄凉呢?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强行灌输孝道。

孩子们从小被拎着耳朵教导:

你必须孝顺父母啊,必须养父母的老啊,必须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啊……

有用吗?有点。

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大部分子女的表现还不错:

隔三差五去父母家。

过年必须和父母团聚。

几乎不会对父母打骂。(不要以为这是自然的,如果没有教育,打骂老人会比打骂孩子的人多一万倍

这其中,自然有很多人是因为真的疼爱父母。

但还有很多,其实是出于道德逼迫。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他们并不是真的跟父母相亲相爱,只是因为“不能不孝顺”,所以不得已做出个“孝子”模样来。

他们会去看父母,但在父母家一直沉着脸刷手机,一晚上没有几句话。

他们给生病的父母请护工,但自己不愿动手帮他们洗个碗。

他们陪父母吃饭,但整顿饭都说话带刺,没一句好听的。

……

很多孩子,勉为其难地表演着“孝子”,父母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只是觉得,好像哪里不对,这不是他们想要的晚年。

那么如何避免走到这一步呢?

如何让你的孩子真心地爱你,体贴你,愿意和你在一起?

也不难,做到两件事就够了:

第一:从小多陪伴。

所有的感情,都是在陪伴里累积的。

就算是亲父子,如果从来没有一起吃饭、睡觉、聊天、玩耍……那也必然是生疏的。

只有彼此多多待在一起,你们的生命才能紧密相融,感情才会深深扎根,孩子才会下意识地想着你,心甘情愿守在你身边。

你开心,他也开心。

第二:教孩子做个善良人。

从最功利的角度说,善良的孩子最孝顺。

所以你就算为了自己,也要让孩子做个善良人。

从小就告诉他,不能欺负乞丐,不能虐打小狗,不嘲笑别人的缺点,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他只有学会了爱,学会了善良,学会了换位思考,才不会做出恶毒、冷漠的事,对别人如此,对你更是。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六 直面真相

我们为人父母的,必须明白一个残酷的人间真相:

“不孝”是人的天性。很少有孩子,是天生孝顺的。

那么,如果你希望在自己垂垂老迈时,能得到孩子的爱和保护,那就必须教会他“孝顺”。

而这,绝不是生硬粗暴地一遍遍告诉他“你将来要孝顺我”那么简单。

你必须要在他成长的过程里,做一个好父母,给他足够的爱和关照,教他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当你的孩子学会了爱所有人,你就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作者简介:李月亮,高人气专栏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微信公众号:李月亮(ID:bymooneye)。新浪微博:李月亮。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方方:关于十一-结束语

虽然我是一个懒散之人,但也喜欢做事。看上去有点矛盾,其实说白了,是喜欢懒散地做事。喜欢玩,但不白玩。

十一:结束语

文 / 方方

 

写到这里,与日记有关的部分,几乎就差不多了。关于梁护士一事,本想再陈述一遍,但是回头仔细看我日记的最后一篇,发现里面其实已经写得很详细了。如果再写,几乎完全重复。所以,这一条可以略去。可以说的是:我会在医生朋友帮助下,继续关心梁护士以及她的家庭。

此外,我曾经对记者讲到过日记中的两个小错误,这里也补上。在我的书中,我业已修订。

这两条小错误,一是,王广发医生是来武汉的第二批专家,我写成了第一批专家。这一点,我应该向王广发医生道歉。我对王广发医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我相信他所说的“可防可控”是专家组团队的意见,只是由他发布而已,这事不能怪罪个人。而我对王医生有看法,只是在他出院之后,看到一个对他进行专访的视频。

那个时候的武汉正处于非常惨烈状况下,而王医生看上去没有半点的愧疚或是不安,反给人以洋洋得意之感。甚至说,如果不是他被感染,人们还察觉不到疫情的严重性(大意)。作为武汉人,我可以谅解他因职务而说的话,但对他毫无愧疚的状态感到非常不舒服。所以,那天我在微博上留了一句言:“先要为王先生恢复健康祝福。但要说一点重话:受感染的武汉百姓是没有王先生这样的医疗条件的。他们一床难求,很多人仍然在艰辛和苦难中。我想,王先生自己应该作深刻的反思。同时希望身体康复的王先生在反思后抱以赎罪心态为抗击病毒继续努力,以此取得湖北人民的宽恕和原谅。”

事至如今,我仍然是这样的想法。王医生可能没有什么大错,但他缺乏一份医者的慈悲。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谈到武汉,流泪动容,另一位上海的来援医生,一提武汉亦是哽咽难忍。只有王广发医生,我始终没见他对武汉有过愧疚和歉意,尽管,他应该有。

二是关于雷神山医院因为夜晚大风的极端天气,造成室内渗水,我写成了火神山医院。这也是应该向读者们道歉的事。尽管大风吹垮屋顶确有其事,但毕竟错了一个字。

上述两点,这里也算补录一下。至于什么“厅级干部”呀,“小产权别墅”呀,纯属无稽之谈,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造起谣来,像玩拼贴游戏,还自以为是。在财经记者采访中,我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原来因为访谈被删除,我计划重新陈述一遍。后来发现,删除的访谈,不停地出现在网上。每删除一次,又以另一种方式出现。所以,也就没有再次重复的必要。

我还要说的是,对我个人进行造谣诽谤以及诬陷的人,不要以为法律会放过你们。该做的事,我会一步一步地做下去。有些事情,不需要我说,交给法庭就是。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制裁这些呼风唤雨、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法院起诉。他们会骂人、会泼脏水,我们会起诉。”说得是!

下周,我将把中断的工作再次续起来。上大学时,读过女作家陈学昭的一本书,书名为《工作着是美丽的》,我印象深刻,而且一直很喜欢这个名字。虽然我是一个懒散之人,但也喜欢做事。看上去有点矛盾,其实说白了,是喜欢懒散地做事。喜欢玩,但不白玩。掐指算来,手头工作还真不少,已经写了半截的小说,得赶紧完成。已经收集了几年的有关滇缅铁路的资料,要整理出来,完成作品。还有学校的工作,也要全方位行动起来。我还得把我以前的办公室退出来,去一个新的办公室,真心希望那里能成为愉悦而又自在的地方。

工作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完)

 

作者简介:方方,原名汪芳,祖籍江西彭泽,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居于武汉。中国当代女作家,湖北省作协原主席;代表作《水在时间之下》《万箭穿心》《风景》,长篇《是无等等》;中篇小说《风景》于1987年发表,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并成为中国“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社区生活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我再祥林嫂一次,在这次疫情中,我们麻州这个学霸得了个F (Fail)。

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

学霸的检讨书

文 / 菊子

1. 学霸的检讨书

住在麻州的武汉人,辛苦啊。1月24日武汉封城,1月26日,我惊惶万状地写下第一篇疫情日记《莲藕排骨汤》。3月1日,国内疫情渐缓,家人慢慢松了一口气,美国疫情却渐渐白热化。一个渤健(BioGen),把我们推上了世界疫情的头条。

那时候哪里想得到,如今都已经5月了,意大利疫情渐缓,欧洲疫情渐缓,美国疫情渐缓,连纽约人都已经松了一口气,麻州还在鏖战。

我再祥林嫂一次,在这次疫情中,我们麻州这个学霸得了个F (Fail)。

说麻州学霸真不是吹牛,这个学霸既有先天的聪明,也有后天的努力,是个不松懈的兔子,速度快的乌龟。

在美国各州中,马萨诸塞是教育程度最高、人口也最富庶的州之一。麻州有美国最优秀的医疗中心。渤健二月底三月初就发现新冠,麻州比其他州更早地警觉起来,早在3月10日就公布了居家令。麻州的领导人比较开明,麻州的共和党州长,民主党人控制着立法机关,面对疫情危机,他们能够抛开党争,认真合作抗疫。

马萨诸塞州医学会会长玛丽安·邦博非常赞赏麻州政治家们的合作,并且特别提到,马萨诸塞州的检测率,包括无症状检测率都是比较高的。当然,麻州的确诊率比较高,部分原因也是因为麻州检测得比较多。麻州还在追踪那些与测试呈阳性的人密切接触过的人,这是遏制未来爆发的重要一步。

麻州的老百姓也比较理智,5月1日抗议的只是区区几百名少数派,大多数人都认认真真地在家遵守着居家令。有些州都被抗议居家令、要求复工的人包围起来了,但在麻州,除非公共卫生专家宣布平安无事,没有多少人施加压力一定要复工。麻州还加入了纽约州领先的联盟,这个联盟协调整个东北地区的复工进程,而不是像其他很多州那样单独采取行动。

看起来,麻州似乎所有的题目都做对了,但考试还是考砸了。马萨诸塞州的确诊人数依然是全国第三高,仅次于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和新泽西州。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玛丽安·邦博的说法,确诊人数高是因为我们测得多,那么死亡人数呢?麻州的人口才不到七百万,在全国人口中排名第十四/十五,但新冠死亡人数也是全国第三高,也是仅次于纽约和新泽西。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一. 美国各州和领土人口排名。数据来自维基百科

看看上面这个表,下面的表显然就有问题:麻州的人口在全国各州中排名第十五,但新冠确诊人数和新冠死亡人数都排第三,超过了其他十二个州。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二. 美国各州确诊人数前八位 数据来自“一亩三分地”。

麻州的确诊人数是 72,025 人,死亡人数是4,420人。麻州需要检讨。

这几类人属于麻州受灾最严重的群体:

老人:麻州一半以上的死亡事件是在养老院等长期护理机构中。老年人在马萨诸塞州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工作人员:这里面首先是医护人员,还有警察和消防员,以及加油站、杂货店的工作人员。

4月8日,波士顿的boston25news就报道有2,200名医护人员感染。昨天是全国护士日,四架飞机沿着麻州一些重要医院飞过,向医护人员致敬,我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已经康复。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三.  图片来自网络

穷人:穷人很难在家里保持社交距离。麻州一位负责海地移民的工作人员表示,她知道有的移民家庭10个人住一套两居室公寓,共用一间浴室。一个人感染,其他所有人都很可能被感染。

但是,这几条理由,都无法说明为什么麻州比别的州疫情更严重。说到关键工作人员,每个州、每个城市都有,不是麻州独有的问题。说到穷人,麻州还是比较富裕的州,穷人并不比别的州多。

那么,麻州究竟做错了什么?

2. 超额死亡人数

如果不是新冠,正常年份,会有多少人死亡?5月5日的《纽约时报》统计了超额死亡(Excess Death)的数字。当然,在这个统计里面,还是纽约州遥遥领先,从3月15日到5月2日,总超额死亡人数是23,000,这张图表都装不下,我的截图掐了顶。

我们只看麻州的数字。3月15日至4月11日,麻州死亡总人数,超过去年同期1,100人。

《纽约时报》承认,统计死亡人数需要时间,而且许多州的报告时间都滞后几周或几个月,这些数字都可能远远低于最终死亡人数。《纽约时报》采用的是疾控中心的资料,疾控中心认为这些数字完成了90%,《纽约时报》另外还补充进了自己搜集的数字。

《纽约时报》说,要全面衡量新冠的影响,需要统计所有死亡人数,而不仅仅统计确诊和死亡人数。流行病学家将死亡人数与正常死亡人数之间的差距称为“超额死亡”。“超额死亡”能够显示病毒如何改变正常的死亡率模式,从而打击并破坏了有关论点,即它只是杀死无论如何都会死亡的脆弱人群。

《纽约时报》按照“超额死亡”人数,把美国各州分成了几个小组:

1. 死亡人数大大超过正常年份;

2. 死亡人数略高于正常年份;

3. 死亡人数目前仍然正常。

麻州自然是在第1组。而且,这还只是截至4月11日的数据,4月11日之后这将近一个月,“超额死亡”数据应当会更高。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四. 超额死亡人数最多的前五个州

(从左至右依次是)纽约、新泽西、伊利诺伊、马赛诸塞、马里兰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我们再复习一下麻州自己的统计。这是麻州截至到5月6日的死亡人数。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五. 每日和累计死亡人数 数据来自麻州卫生部官网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六. 确诊数和确诊率(按年龄分布)新冠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岁

数据来自麻州卫生部官网

上面是按年龄区分的确诊人数。左面的表统计的是绝对人数,右面的是每个年龄层里面,每十万人中确诊的人数。

值得注意的有两项,50至59岁年龄层中确诊总人数是11,843人,但平均下来是每十万人中1220人,与其他年龄组持平。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80岁以上年龄层。总确诊人数10,940人,但每十万人中有3,754人。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七. 死亡数和死亡率(按年龄分布)因新冠而死亡的患者平均年龄为82岁

数据来自麻州卫生部官网

死亡人数就比较直接了。死亡的绝对人数,和每十万人中的比例,都是80岁以上的人群遥遥领先:4,420人中,2,777人年龄在80岁以上,每十万人中953人,平均年龄82岁。

这里面的原因也全面报道过:麻州的新冠死亡病人,一半以上是老人院和长期护理机构的病人。具体说来,麻州60%的新冠死亡病人都住在长期护理中心。罗德岛州更高,71%。这两个州是难兄难弟,在美国遥遥领先。

麻州总共有4万1千人住在护理中心或关怀中心。这些中心中,67%有病人感染。中心一有人发病,很多工作人员就不去上班了,有的是生病了,有的是害怕。根据麻州的抗疫指挥中心,护理中心的所有病人和工作人员现在都必须测试。

四月底,麻州州长查理·贝克还另外拨款一亿三千万美元,供老人院抗疫使用。5月5日的一份民意测验表示,84%的麻州居民赞成他在抗疫政绩。他是共和党人,参加民意测验的人中,46%是民主党,13%是共和党,还有37%是独立党派。

州长也是学霸。但我们的成绩还是不好。本来想用“超额死亡“的概念分析一下麻州的死亡人数,也有些不得要领,待以时日,容疫情缓解、消退后慢慢分解。不过,疫情缓解、消退后,我看都不要看这些吓人的数字、吓人的字眼。

3. 炸油条,学英语

虽然看数字非常沮丧,热望中的“拐点”没有横空出世,但起码,用麻州州长的话说,我们是进入“平台”期了。说起来,我也有一小份功劳。

5月1日,星期五。星期四那天,Instacart给我送来CostCo一包50磅的面粉,可以随我糟蹋。我从柜子里居然翻出几包干酵母,查了查手机,揉了一坨面。

虽然是五月,天气还是很阴冷。我打开炉子,热到250华氏度(大约120摄氏度),再把面团放进去。看了无数遍,临睡时再看,还是原样大小。我再笨,也知道面团还没有发起来。于是把炉子热了一遍,让面团在里面呆着,发不发都由它。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面发起来了!正好有爹妈在这里时用过的大油锅,于是把面团揉巴揉巴,还记得在电影里还是在油条摊头上见过,油条一定要有两条,把两条面叠在一起,再用筷子沿着面按一下,然后还要那么拧一下。

放进油锅,滋滋作响,哇啦,油条炸成了!欣喜之情自然难以言表,多少年觉得神秘无比的大工程,居然一下子就完成了。心里却有些失落,也有些担忧,总觉得自己是太岁头上动了土,怕地震。

直到我听人说,炸油条就是拐点到了。Bingo,怪不得我炸完油条后一直心神不宁,原来是出现了这样大的历史性转折,一炸炸出了拐点!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八. 炸好的油条

看看IMHE的统计表吧。全美国每日死亡人数,从5月1日开始下降。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九. 美国每日死亡人数以及预测 数据来源IHME

全美医疗资源状况,也是从5月1日开始大幅度缓和。

麻州的数字,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也是从5月1日开始好转。我这么笨的人都炸油条了,拳拳之心,苍天可见,所以在这里认真记下一笔,送走瘟神之后,他日论功行赏,也别忘了有我的一份苦劳。

一月份以来,我看了无数科普,学了很多生僻怪词,心里却巴不得将它们快快忘记。正经专业词汇太多,列不过来,这里只从dictionary.com上摘取几个,都是因为新冠流行而产生的新词汇,个中可以窥见一些幽默和无奈。

Rona,the Rona,就是Corona,COVID-19, 冠状病毒,推特上都称“她”为Miss Rona, Aunt Rona。罗娜小姐,罗娜阿姨。

Cornteen (quarantine):隔离。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不隔离吗?每一个地方,说quarantine都带着不同的口音。这一位正好把它说成cornteen.

Doom-scrolling:你我都是,成天挂在网上、拴在手机上,眼睁睁看着冠状病毒如何毁灭人类,毁灭地球。

Covidiot (COVID-19+idiot):冠傻,明明知道会得新冠,却故意不遵守健康和安全守则。

Moronaviris:Moron+coronavirus. 冠蠢。比idiot还傻。

Quarantini (Quarantine + Martini):隔离期间喝马提尼鸡尾酒。马提尼酒随便怎么调,家里有什么就加什么吧,反正不用开车。就是要小心covidivorce and zumping.

Coronarita (Corona+Margarita):隔离期间喝玛格丽塔!玛格丽塔(Margarita) 是一种鸡尾酒,里面有龙舌兰酒(tequila), 青柠檬或柠檬汁,君度橘皮酒等成分兑成,喝的时候,杯口还有一层细盐。

Virtual happy hour:我们公司的Happy Hour本来是星期五,后来星期五在家上班的人太多,改到星期四下午。爱喝酒的喝酒,爱吃东西的吃东西,爱说话的说话。现在只能在网上进行了。

Zoom-bombing:类似于photo-bombing,我们学过了,就是你在Zoom上开会时,坏家伙进来捣乱。

Quarantine and chill:要宅就要安心下来慢慢地宅!Coronials, Quaranteens, Coronababies:

宅家没事干,去商店买防护用品也有危险,不小心就出事了。将错就错,灾年之后往往有大批宝宝诞生,是人类自救的本能反应之一吧。

Covidivorce (Corona+divorce):常年累月宅在一起,对夫妻关系是个严峻的考验。经受不了考验的,就离婚吧。

Zumping (Zoom+dumping):和平年份,情侣们分手,最好是当面说吧,发短信分手是非常不礼貌的。宅家了,在Zoom上和他/她吹,其实也不容易。就看你开不开视频。

COVID-10 (也有写成COVID-15的):新冠是COVID-19,加上有个词叫Freshman 15,新生上学时要长15磅。指在新冠宅家时成天琢磨吃的,连我都炸油条了,结果都要长10到15磅。

Coronacation (Corona+vacation):来自 Staycation。学校关门了,上班也不用去了,大家呆在家里,上课、上班都不正规,又不是正式的度假。不伦不类,半干活半休假。

希望Coronacation早日结束!

作者简介:菊子,武汉人,燕园学子,北美码农,个人微信公号“菊说八道”。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时事新闻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截至目前

新冠肺炎共导致

全球范围内超351万人感染

造成近25万人死亡

新冠病毒提醒我们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无论文化、宗教、职业、收入或名气病毒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一些科学界巨星先后病逝,使得人类的科学进步遭受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俄载人航天项目总设计师——叶甫根尼∙米克林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5月5日,俄罗斯国家载人航天项目总设计师、俄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叶甫根尼∙米克林因患新冠肺炎病逝,享年65岁。俄国家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称,米克林的去世是俄罗斯航天事业的一个巨大损失。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对米克林的离世表示哀悼。

俄媒称,米克林一生共撰写了270余篇科学著作。他为俄罗斯载人和货运航天飞船的控制系统、自动航天器开发等项目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4月9日,他还参加了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进行的载人航天发射,将俄美3名航天员送入国际空间站。在他的指导下,俄罗斯正在进行一系列有前景的研究项目。

“生命游戏之父”——约翰·何顿·康威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4月11日,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约翰·何顿·康威(John Horton Conway)因新冠肺炎去世,终年83岁。

康威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数学家,一直活跃在有限群的研究、趣味数学、纽结理论、数论、组合博弈论和编码学等领域。他发明的一款生命游戏,在上世纪70年代占据了1/4的计算机,成为那时极客的最爱。他还算出在24维空间的球迷密堆积中,每个球体都和196560个球体接触。

世界著名数学家,声称证明黎曼猜想的迈克尔·阿蒂亚爵士(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曾这样评价他:

康威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学家。

世界艾滋病抗争领导者——Gita Ramjee 教授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3月31日,世界著名艾滋病研究科学家 Gita Ramjee 教授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她生前担任南非Aurum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始终致力于为女性寻找艾滋病预防解决方案。

Gita Ramjee 教授是HIV预防临床试验领域的关键人物,并因其在杀菌剂领域的研究而获得国际认可,其中包括预防艾滋病终身成就奖。

2018年,她因专注于寻找新的HIV预防方法而获得欧洲与发展中国家临床试验合作组织(EDCTP)颁发的“杰出女科学家”奖。

其学术成果出众,在包括NEJM、Lancet等在内的顶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超过10000,H指数为47。

欧洲细胞信号传导学院士 ——迈克尔·韦克林教授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3月31日,世界顶级生命科学研究机构——英国Babraham研究所所长Michael Wakelam教授因疑似新冠肺炎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去世。

作为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员,欧洲科学院院士,Wakelam教授专注于脂类(细胞脂肪)及相关研究技术的科研,

在细胞信号传导领域拥有20多年的研究经验,于2018年获得了生物化学协会的莫顿Lectureship Award奖。

他大力提倡将学术研究与商业研究相结合;同时致力于创造和保护优秀科学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环境,希望每个人能够发挥专业和能力,创造科研佳绩。

擅长分离连体婴儿的神经外科巨擘 ——詹姆斯·古德里奇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3月30日,曾多次创造奇迹,成功分离连体双胞胎的世界小儿神经外科巨擘、美国顶级神经外科医生詹姆斯·古德里奇(James T. Goodrich)因新冠肺炎并发症逝世,享年73岁。

2016年,他领导了一个由40名医生组成的团队,进行了长达27小时的手术,分离了头部连体双胞胎,被称为世界领先的拯救生命专家。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CNS)在一份悼词中写道,古德里奇一生致力于拯救患有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

他是这一领域的先驱者,开发了一种多阶段的方法来分离在大脑和头骨融合的颅骨连体婴儿。

世界首台全身伽马刀研发者——段正澄院士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世界首台全身伽马刀研发者,段正澄院士,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6岁。

他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6年,段正澄将机械科学与放疗医学相结合,研发了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由中国“原创”的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全身伽马刀问世。

全身伽马刀可进行旋转动态聚焦,使伽马射线焦点对准经过精密定位后的肿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大大降低对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目前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使用,惠及近百万人。

一颗颗巨星的离去

再次提醒我们

在病毒面前

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新冠病毒是全世界共同的敌人

只有齐心协力

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曾高呼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如今我们还要继续喊:

世界加油!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葛剑雄:上海怎么来的

引言

复旦大学的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算是把上海的来龙掰开揉碎讲透彻了。

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大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处于南北之中、江海之会,占据中国最优越的区位优势,没有之一。

人文上,租界和移民,尤其是江浙历史上鱼米之乡的富庶和通商口岸,在20世纪全球动荡年代,吸引啦全人类富商迁徙至此,是上海这座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上海海纳百川,是客观上江浙人有繁衍生息、经商机制,和各方避难移民的融入,不是上海人特别大方。

文 / 葛剑雄

葛剑雄:上海怎么来的

上海占据优越的区位优势,处于南北之中、江海之会,租界和移民是上海这座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上海海纳百川,是客观上有这个机制,不是上海人特别大方。

今天我要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认识和解读上海,上海这座城市往往被人称为魔都、上海滩,有很多说法。以前有一个说法,说是上海是一个小渔村一下子成了大上海,这些年我们往往强调上海文化的悠久,有六千年历史,好像有些矛盾,有人问我上海到底历史多久?

为什么讲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就是历史时期的地理,就是过去的地理。你要了解上海,光知道今天的地理不行,比如我们看崇明岛,在明朝的时候崇明岛还没有这个样子,它不是连起来的。比如我们到金山那一带,有大金山、小金山,他们好像在海上,但是在宋朝是连在一起的,金山泉水不错,文人跑到那里泡茶喝茶、写诗,今天都走不过去,都在海上,所以我们需要看上海历史地理是怎么发展成今天的。

还有,我们讲上海,有些提法不一致,其实我们要认清楚,上海这个名称代表了不同阶段的历史,我们往往把这个名称混淆了。比如说上海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它的范围就包括上海的市区和整个上海所有的县——以前有县,包括崇明县,现在都改为区了,就这么六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如果说上海这座城市,一般就指市区了。

上面提到一个说法,上海有六千年历史,不是指这个城市有六千年历史,而是在上海六千平方公里范围里面发现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址。至于上海主要的城区,不要说六千年,恐怕三千年前还是一片汪洋。

这么多地理条件,哪些条件对上海影响最大?

我先讲一讲自然条件方面的,从自然地理角度说,上海是一块既古老又年轻的土地,为什么算年轻?上海因为处在长江入海的地方,我们知道东海的潮水是每天有涨落的,涨潮的时候就把泥沙顶住了,退潮虽然带走一部分泥沙,但是顶的过程当中在长江口沉淀了,所以历年来长江下面的泥沙相当大一部分就在长江口沉淀下来,所以上海到现在为止理论上讲每天还在扩大。当年造浦东机场的时候,原来设计的跑道比较偏里面,后来华东师大河口海岸研究所专家去看、论证了,觉得根据它泥沙堆积情况,跑道还可以往外走,光这一项会节省好几亿。

今天上海这片陆地大多数地方都是以往两千多年时间之内形成的,这跟上海悠久历史矛盾不矛盾?不矛盾的!因为上海有两部分构成,而且很明显。在今天的松江、青浦,还有嘉定,明显有一道山冈,叫冈身,那里明显比东面高一点,根据考古发现分析,说明这里是天然形成的一道海平线。也就是说,冈身西面一片至少七千年前形成土地,而冈身以东是以后慢慢形成的。

就像大家了解的,现在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有人讲苏州河是母亲河,如果一定要讲谁最早,苏州河比较早。苏州河古代叫松江、吴淞江,这才是上海比较早的一条河道。到了近代,西方人来了,他们发现这里坐船可以一直开到苏州,就叫苏州河,这是外国人叫起来的。怎么叫苏州河呢?其实它就是松江,吴淞江,外国人叫苏州河,中国人也跟着叫出来。

松江原来是上海这一带最大的河流,曾经有十几里宽,但是因为这个河的上游是太湖,从太湖流出来然后入海的,太湖水总的来讲是比较清的,但是太湖上面也有山。到了发大水的时候,也会夹带着泥沙过来,而且这条河到上海,到了平原地方水就流得很慢,这样泥沙慢慢积累起来,这条河就从原来十几里宽,最后变成比较窄的河。

一旦河道变窄,问题就来了,太湖发水的时候,宣泄下来容纳不了就泛滥了,所以到了明朝的时候,吴淞江的水灾经常发生,所以一些官员就派来治理吴淞江,其中一个清官海瑞也曾经治理吴淞江。

怎么治理?无非是造坝,拓宽也不可能,这里周围都已经是粮田,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在这条河流下游另外造一个出海口,这样就跟黄浦接通,果然因为从黄浦今天外滩这个地方跟苏州河碰头以后,水就分在了外滩那里,河道冲一下,比较宽、比较顺畅,从今天外滩一直到浦东,原来苏州河就没有,这样就变成了黄浦江为主、苏州河为次了,苏州河成了它的支流了,原来是倒过来,黄浦进吴淞江,再出去。

黄浦江和苏州河对上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家知道我们一直讲上海是海港,其实上海不是海港,上海是河港,上海到现在有了洋山,有了外高桥,才成了海港,因为上海码头本来都在这里。这种情况有什么好处?比较安全,如果真正靠着海,风浪来的时候也不行的,而且真正靠着海还需要人工建码头,但是本来靠着黄浦江建码头比较容易,你看碰到台风到黄浦江边上比较安全了,因为那个时候船比较小。

还有一个,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相比,水运最便宜,黄浦江提供一个出海口,通过水路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的杭嘉湖,联系到江苏的苏松泰常。所以以前这一带的人,很多人家里从门口的河坐上船,就可以通过黄浦江从苏州到上海来。记得1956年我第一次到上海来,就是从家乡嘉兴镇码头,天亮就到黄浦江,开到苏州河,来到上海。

“上海”哪里来的?上海最早的时候就在黄浦江支流旁边,当时上海这一带把河叫成浦,黄浦江就等于叫黄江江,叫惯了没有办法。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我们知道居民点一般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以后人口越来越多了,人多了以后要起一个名称。因为在上海浦边上,所以就叫上海。尽管附近有一个小河叫下海浦,但是最终使用的名字叫上海。

这个浦怎么会成为今天的上海?大概是因为交通条件比较好,另外这一带的人比较吃苦耐劳,同样的土地他们可能开发得比较好,所以到了宋朝的时候,政府在上海居民点设立一个衙门,叫上海务。上海务干什么?是收酒税的。这就说明上海地方那时已经可以收到比较多的酒税,至少养得起这个衙门了。

怎么会这个地方收的酒税比较多,现在找不到具体资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带商品粮比较多,有足够的粮食用来酿酒;第二个可能是酒的集散地,外地酒到这里交易,政府才可以收税。不管什么原因,说明上海这个地方经济比较发达,果然宋朝末年就出现上海镇,我们知道到了唐宋以后,一般是叫村、乡,叫镇就是县里派驻的机构。南宋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是江苏省、松江府所属的一个县。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开放五个口岸通商,上海是其中一个。那么怎么开发?英国就派人到上海来,最后跟上海道台谈判。上海道台我们用得很多,其实上海道台真正的名称不叫上海道台,叫分巡苏松常太兵备道,巡逻的范围包括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再加上太仓州,后来常驻上海,叫习惯了,就叫上海道。中英双方就签订了一个《土地章程》,章程规定上海划出一块土地出来,在城外,租给英国人,一亩地一年收1500个铜钱,英国人交租,但是这块地方不允许中国人买地造房子,这样就叫作租界了,这个就是英租界。

英租界出来以后,法国人要求也划一个地方,于是有了法租界。英租界就在黄浦江、苏州河交界处这一带,最好的地方,法租界就是英租界与上海县城中间,就是今天淮海路一带。等着美国人来了,美国人主张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到他租的时候苏州河以南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就租了苏州河以北,从今天西藏路往东,那么就包括虹口、杨浦这些地方。这块地方比较大,但是当时空地多,美国人觉得比较荒,但是英国英租界已经繁荣、发达起来,英国人觉得土地不够,这样两方商量,干脆把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就叫做公共租界。

有人问上海有没有日租界,没有的,很多人弄不明白,觉得虹口这里有日租界,其实并没有。日本人集中在虹口四川路这一带活动,建了神社,日本浪人也到这里活动,给人印象是日本租界,后来司令部也建在四川路,人家就认为这是日本租界,其实是没有的。

应该承认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在租界上发展起来的,不是上海县城自己扩展起来的。而且应该承认一直到改革开放初,上海的城市主要部分还是原来租界的部分,现在讲的城市这些地方,包括浦东。以前我们到浦东还需要摆渡过去,就等于到乡下。

上海县城当时归江苏省,租界外面就是江苏省的,到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成立,就宣布在上海建立上海特别市,这样才有了上海市这个名称。

应该承认国民政府建立上海市政府,马上就想到上海不能老是依靠外国人发展,所以就开始制定大上海计划,又叫新上海计划。租界外面只有闸北这些地方相对来讲比较落后,上海市既然建市,那么市政放在哪里?就在江湾五角场附近。市政府建在哪里?就是现在上海体育学院礼堂,很漂亮,表面是琉璃瓦,内部都是西式的。周围所有的马路都按照规定建,马路的名字都根据“民国市政府”排列的,所以你看,我们复旦那一带东西向都叫政,南北向都叫国,还有一部分路叫市,还有叫民。

而且建了很多新的建筑,比如江湾体育场,还有博物馆,这个图纸现在还在,建了整整十年,到1937年被迫停下来,还建了自己的火车站,码头也建了。抗战胜利后这些设计师继续编图纸,一直到上海解放才把这个图纸交给陈毅市长。

上海还有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地理条件,就是上海的区位优势,这个也是独一无二,属于江海之会、南北之中。“江海之会”这个条件不光上海有,但上海这个条件世界上独一无二,哪一个江?长江。哪个海?太平洋、东海。长江六千三百公里,世界第三,但是从它的对经济文化社会影响来讲,是独一无二的。

至少到秦朝,四川盆地已经得到了开发,然后下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到了唐朝后期长江流域已经很发达,到现在也是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可以说,整个长江流域都是上海一个重要的腹地。这么大一块地方,中国其他地方有没有?世界其他地方有没有?没有!

同时,上海又处在中国这个地图南北之中,你到北方,到大连、天津,往往冬天的时候有些港口还结冰,而且那里没有这么大的腹地,往南,往广州太偏南了,今年三个台风都到那里去了。对外联系从上海这里出发,这个条件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所以近代上海的繁荣很多就建立在长江流域,比如说以前中国出口最大的地方,就是上海。不是上海本地产的,就是长江流域来的。以前上海有两样东西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一个是桐油,油桐树结的籽榨出油,当时还没有化学人工合成的东西,全世界船上防腐蚀的涂料,防腐剂主要是用中国产的桐油来制造的。中国桐油几乎全部是从上海出口,尽管产地是长江流域的山区,所以历史上有桐油借款。跟外国人借的钱拿什么作担保?就拿中国桐油出口,放心,因为这个桐油肯定会卖掉。

还有一样东西,猪鬃,就是猪脖子上的毛,用这个做刷子。其实猪鬃都是四川、湖南这些地方产的,四川是猪鬃的大产地,最早猪鬃大王都在四川,因为出口都聚集到上海来了。

我们看上海的发展,离不开这几个条件:第一,靠海,对外联系方便;第二,黄浦江、苏州河构成了很发达的水系,第三,占据有利的区位优势,处在南北之中,江海之会。要是没有这些条件,可能就没有今天的上海。

刚才大致讲是自然方面,接下来讲讲人文方面。

上海现代城市的来源,一个是租界,一个是租界里的人,就是移民。租界这个因素以前只看到侵略,中国人受屈辱这一面,这一点否定不了。租界毕竟是中国人被迫开放的,对国家、对民族来讲的确是耻辱,这个是否定不了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它客观上起的作用主要还是积极的。这矛盾不矛盾?不矛盾的,因为外国人他开租界,就是为了控制中国,他也希望这个租界得到发展,这样才对他有利。

租界里面最早的时候表面上是跟英国政府没有关系,是自治的,成立一个市政委员会,有一个董事会,规定只有纳税才能参与选举,表面看很公平,但是中国人当时在租界里既不能买土地又不能造房子,所以纳税人都是外国人,董事也都是外国人。

到了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大批的有钱人就逃到租界,租界当然很高兴,这么多有钱人来了,就改变原先的规定了,租界里面中国人也可以买土地,也可以造房子,也可以办产业了。中国也纳税了,纳的比一般外国人还多,所以华人就抗争:既然纳税人选举,为什么我们没有资格?这样就出了华董,就是华人的董事,华人的董事当然也要起作用。

又比如说,刚开始租界里出了什么案子,交给清朝处理,但是外国人觉得不公正,我们需要自己处理。这个时候清政府跟租界达成协议,双方成立会审,一个洋人、法官,清朝也派一个人,两个人审。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案子是出在租界还是出在华界,如果出在租界交给租界管,出在华界就需要我们管。有的甚至既在华界又在租界,比如小偷,两个界别都偷,弄不清楚怎么办?这个时候可以自己选择,你愿意在哪里接受处罚,结果几乎全部选择租界,毕竟租界相对来讲比较文明,特别是女犯人。因为女犯人到租界多少还有尊严,到华界清朝衙门就打屁股,所以就往往选择租界。

租界的存在本就是对你的刺激,当时搞革命,那些革命党几乎都是外国引渡过来。清朝末年有一个《苏报》,革命党在上面发表文章,清朝很生气,就骂他们,要求抓起来,因为这个报纸是在租界办的,就要引渡,让他们交给清朝处理。交给清朝处理,杀头都可能,但是当时革命党就千方百计,包括发动洋人一起造舆论,最后总算留在租界处理,留在租界就是发表不当言论罪,两个人一个判三年,一个判两年。

又比如说,中共的一大为什么选择法租界里面开?因为在租界里面开会没有事情的,华界不行!特别是有外国人在里面,所以你看中共一大会址,当时那个房子外面有一片菜地,走的时候比较便利。中共地下党中央长期就在租界活动,当初周恩来就在租界,后来因为出了叛徒,顾顺章叛变,这样中共才撤退到瑞金。租界有它特殊的功能,这个功能双方都利用。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承认,租界把当时世界上西方的一些先进的制度、文化、理念都带进来了,所以上海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会合的地方。现代中国很多“第一”根源都是上海。比如电灯,民用电力供应、自来水、煤气、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公交、铁路、民航、电报,这些都是在上海首先引进,然后推广到全国。

甚至很多东西首先是用上海话翻译过来,然后再变成普通话的。所以很多上海话发音跟外文字发音差不多,到普通话就不太对。早期很多名字都是广东人翻的,后来上海开埠以后很多就是上海宁波人的说法。所以,上海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化的实验室。但是到了上海就本土化了,包括民航、证券交易所、保险、海关这些,虽然不一定是上海最早,本土化之后才容易推广。

比如自来水,查下来中国最早有自来水是云南大理喜洲镇,因为当地有缅甸华侨,英国人在缅甸搞完自来水,他们回到家乡搞一点,但是它连县城都没有影响到。上海虽然比它稍微晚一点,但是到了上海,马上推广到长三角,然后到全国。

大家觉得西方文化聚到上海,怎么中国文化也聚到上海?这就是上海特殊地位所在,民国时全国一些著名学者、演员、艺术家、作家,他要扩大影响,甚至要成名,其他地方都不行,到上海才行。比如京剧,京剧是北京的,但是京剧演员要全国出名的话,必须到上海来,因为全国报纸大多集中在上海,上海最早就有电台,上海还有很多文人、评论进行推广,上海还有很多外国人,外国人一说身价就高了,所以都是要到上海来。

西方文化到上海传播,还有两批特殊的人,一批是犹太人,犹太人主要的来源还是抗战以前的,尽管抗战期间在这一带有两三万犹太人,但是这并不是最早的,包括一批犹太人的艺术家、文化人都到上海来。犹太人很善于经营,也善于保留、传播自己的文化,虽然他们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影响力很大。另外一批人是白俄,俄国革命以后对俄国贵族采取极端政策,所以大批白俄都流亡出来了,流亡到中国,主要是两个点,一个是哈尔滨,另一个就是上海。

上海当时集中了大批白俄,俄国革命之前的知识分子,其中很多位世界上顶级的艺术家,比如有一位弹钢琴的,后来到美国去了,中国几个男高音、男低音都是他教出来,解放以后苏联又请回去做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移民。上海刚开埠时,整个上海县总共五十多万人口,很快,到1900年人口突破一百万,然后不断增加,到解放初的时候号称六百万,因为当时有些逃难来的还没有走,户籍人口达到五百万。这个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发展都要快,人是哪里来的?不是靠本地生的,主要是靠移民,外面来的。所以上海解放初估计外来移民以及移民后代,因为这个很难精确统计出来,有的估计大概70%以上,有的估计80%,主要是外面来的。要是没有这一批移民,哪怕租界外国人来的再多都发展不起来。

为什么这批移民起的作用这么大?天津也是移民为主,大概60%是外来移民,40%是本地的,天津移民的来源主要是河北周围,还有山东,这两个地方到了近代已经衰弱了,简单来讲天津的移民主要是穷人。有没有上层?有,太高级了。比如每一次北京发生什么政治变动,总统、总理、总长就先跑进天津,他们都在租界里面,跟普通人没有接触,像溥仪逃出来,住在张园,然后又偷偷跑到满洲。上海移民哪里来?上海主要的移民是江苏南部,就是前面讲的苏松常太,包括近代无锡,还有浙江的杭嘉湖,主要这个地区来的!

这个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而且早就地少人多,所以像苏州、像杭州,商品经济早就很发达了,而且人们有一种市场意识。所以这些移民到上海,如鱼得水,很快就适应了。还有,这些地方文化层次比较高,传统文化积累比较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诚信,跟资本主义的严格管理方式结合,就形成了上海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以前人家讲上海文化海纳百川,我觉得这都是表面现象,层次深一点是什么?就是上海形成了可以称为中国水平最高的职业道德、契约精神。你到上海来,无论是穷是富,相对来讲会得到比较公正的竞争环境,上升的空间很大,有些人到上海,什么都没有,就学做生意,如果懂得念书,或者以前识几个字,往往白天干活,晚上去夜校,那个时候上海夜校早就有了,或者自己出钱接受培训,学会英文,然后就去考,考银行、考海关,如果考上了,当时海关、银行是金饭碗。

所以上海职业道德很典型。就是上海解放的过程,也可以看出职业道德对这座城市的作用。首先应该承认国民党方面也有一点职业道德的,为什么?上海解放的时候,广州还是临时的首都,国民党也不是准备真的马上就跑了,他还希望再反攻,汤恩伯就找上海市市长陈良,说南京撤退时秩序很坏,在国际上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上海这次撤退,不要搞出大的事情,所以他们当时就想找一个人留守。找谁?找到上海当时市政府工部局局长赵祖康,他是一个工程师,管市政建设,就让他作为代市长,刚开始他并不愿意,后来中共地下党知道了,也做他的工作,接下来,赵祖康后来就答应做,做了三天市长。这三天做什么?第一天发布命令,警察要好好站岗,看管好犯人,各个部门照样工作;第二天联系陈毅办理移交,第三天就将市长职位交给陈毅。所以上海出现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就是解放军进入上海,电没有停过一分钟,煤气、自来水、电话统统照常使用,公共汽车照开,开到前面打仗就停下来,等打好了照样开。苏州河南面是解放军,北边是国民党军队,还在和平大楼、四川路那块守着,陈毅打电话到对方,让对方投降,电话照样通的。电台刚才还在吹“取得伟大胜利”,这一下停了,后来就开始播报“大上海解放”。上海没有逃跑的犯人,没有丢掉一份档案,生活上一切照常,这靠什么?就是个人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不管发生什么,这就是职业道德。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方面移民本身素质比较高,另外一方面上海的移民是多元的,不是来自一个地方的,你说海纳百川,如果海里进来一川、两川想纳也纳不了,相反进来百川千川,不纳也不行,上海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机制,所以各地移民来到上海。我们讲海纳百川,是客观上有这个机制,不是上海人特别大方,我就反对人家这样讲,当时不这样不行,一定是竞争过程中遵守规矩才可以。所以上海很多文化其实中外交融的,同时也是全国各地融合的产物。

总而言之,我们要了解上海,要了解它的变化过程,除了自然条件,还有人文的,人文里面对近代上海影响最大的因素,一个是租界,一个是移民,还有其他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