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时事新闻

南非市政难以获得财政收入

据南非每日商报网站5月13日报道:南非地方政府协会表示,由于市政当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沉重打击,大城市议会已经损失至少30%的月收入。

数据显示,34%的市政当局在上一财年出现赤字,赤字总额达62.9亿兰特。该协会称,疫情和封闭措施导致失业和收入减少,最终将影响市政税收和履行财政义务的能力。纳税人将难以支付物业费和服务费,而贫困家庭的数量也将随着失业率的攀升而增加。

预计付款率将下降5%,这将使当地政府损失约140亿兰特,具体取决于封闭措施持续的时间。根据政府5000亿兰特的刺激和救济计划,市政当局将获得200亿兰特的额外资金,用于提供紧急供水,加强公共交通和设施的卫生以及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和住所。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时事新闻

5月12日南非新增新冠肺炎确诊698例,累计确诊11350例

南非新寇肺炎

5月12日南非卫生部确认南非当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98例,累计确诊11,350例。目前已检测369,697人,当日检测13,630人。

5月12日无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截止当日南非共206人因新冠肺炎去世,4,357人康复。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时事新闻 社区生活

南非部分地区或进入二级封锁 内阁今日审批

部分地区或进入二级封锁 今日内阁将审批

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Cyril Ramaphosa)预计将于周二下午2点召开内阁特别会议,预计会议将重新审视国家冠状病毒指挥委员会(NCCC)的职权范围,并考虑其面临可能采取的法律行动。

周日,国家冠状病毒指挥委员会举行了一场马拉松式长达六小时的会议,讨论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

News24得到可靠消息,总统拉马福萨指示,有关警报和放松封锁的决定,在国家冠状病毒指挥委员会审议后,应由内阁批准。

律师和反对党都对国家冠状病毒指挥委员会的权利是否合乎宪法提出了质疑,要求获得该委员会如何做出决定的会议记录。

总统此前曾以委员会来源于内阁结构的说法进行辩护,但人们对其决策的权威提出了质疑。

今日的内阁会议将批准委员会在周日做出的决定。了解国家冠状病毒指挥委员会会议的内部人士表示,周日的会议讨论过,不应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放松目前处于第4级的封锁。

拉马福萨指示对全国44个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每个地区作出决定。两位了解会议情况的人士描述了国家冠状病毒指挥委员会如何应对该国在其经济中心不断恶化的冠状病毒感染率造成的挑战。这意味着,重新启动经济的努力将受到该国城市中Covid-19肆虐蔓延的阻碍。

会议中告知,部分其他地区可以直接进入二级封锁,因为筛查和检测显示,一些地区在数天内没有发现新增病例。

这次内阁会议召开之际,正值要求拉马福萨向公众发表讲话的呼声越来越高。

四级封锁已经实施了12天,这使得一些经济活动仍受到了严格限制。南非总工会(Cosatu)也呼吁拉马福萨向公众介绍政府为遏制新冠肺炎蔓延所做的工作。南非总工会秘书长Bheki Ntshalintshali说,拉马福萨应该听取所有的公众的呼吁。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旅游度假 社区生活

“一个美国,两个世界”你所不知道的美国疫情…

近两个礼拜美国各地民众上街游行抗议疫情管制的视频,在微信群里病毒式传播,吃瓜群众们立刻群情激昂的表示美帝药丸……真的如此么?

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美国英语社区

并关心白人文化动向的年轻牧师

我写作本文

将带你从左派右派各州的不同视角

了解疫情下真正的美国

顺便点评下曾经在微信圈刷屏的视频

文 / 爱德华牧师

 

一 你所了解的美国其实是?

中国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你所了解的美国其实是中国”…这话很有深意

是的,由于一些媒体几十年如一日对美国的歪曲描述并积极传播相关阴谋论,以及汉语圈华人群体中,主要生活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等都市的民众喜欢用downtown新闻刷屏,还有各种信息的不全面,造就了吃瓜群众眼中的美国所谓“崩盘现状”。

而真正的美国,由50个有独立自主权的州组成。它绝大部分地区属于郊区农场林地(美国所谓的偏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差,甚至安全便利等生活指数还要远大于某些大城市)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近几十年来美国经历了急速左转,这导致工薪阶层中产阶级的common sense,即不喜欢政治正确身份政治的普通人,现在已经被归类为了右派(原本是中间选)。

左派假仁假义的政治正确在美国的各个领域非常流行,它成为了左派无良政客打压对手和牟利的主要手段,政治正确迎合了酸秀才阶层秀圣母情怀的诉求,政治正确让年轻人被学校和虚假新闻洗脑后可以把所有麻烦都怪罪于其他人的说辞。

之所以说,不喜欢身份政治的普通白人中产,其实并不是右派而是普通人,可以看看左右的极端都是什么玩意。

左派的极端就是X产主义,平均主义,勤奋工作的人得到的不多,懒人得到的却不少,像现在的加州社会那样,辛苦工作的低收入工薪阶层还没有不工作的懒汉过得潇洒,救济食物券比工薪阶层消费的钱买到的食物还要好。

右派的极端是种族主义,新纳粹分子才是真正的右派。这一点作为华人你必须有清醒的认知!

在美国生活很久的人都知道,黑人和墨西哥人或许歧视过亚裔,但主流白人(正常人)压根没有歧视我们华裔;更何况白人和亚洲人,才是现在美国被黑人和白左精英们逆向歧视最多的种族,咱们遭受了最多的不公正待遇。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介绍下 一个美国两个世界

红蓝势力控制下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二 美国疫情中的两个世界?

白右生活的世界:

右派(其实是正常美国人)生活的地区一般是这样:

美国广大的乡村以及像本教会所在的dallas白人地区,所谓的疫情并没有爆发。由于共和党正常逻辑执政,社区管控有力,传统价值观美国民众基督教信仰,当然主动检测主动隔离

病例大部分仅限于医院内部、军事基地协助建立的隔离区内。除了健身房电影院这类娱乐性产业关闭之外,其他产业都没有完全关闭。本教会附近的walmart homedepot(美国最大的日常杂货五金建材连锁店)从最开始的没人带口罩到现在部分人带口罩,询问员工后你会得知“并没有任何员工在商店内感染过病毒”。

左派统治的世界:

美国左派们统治的地区是这样的:

这些民主党人控制的地区统一的特点就是脏(粪毒针管遍地)、乱(夜里铁定不能出门)、差(基础设施被流民非法移民大量占用、高税负、养懒人没钱修路学校鼓励变性 同性恋 性滥交)……

非常多的非法移民、懒惰流浪汉(美国几乎没有不懒惰的流浪汉、勤奋的人总会得到翻身的机会,是因为懒惰→流浪→变精神病,这个规律难以挣脱…而非反过来那样)、吸毒者众多,疫情已经完全爆发且完全无法控制。

两个左派执政导致的极端例子是,曾经早已在全世界灭绝的鼠疫,居然前些日子在旧金山流浪汉恶心的营地中爆发了!然后?旧金山流浪汉领食物、吸毒、随地大小便的视频,被北韩小粉们搬运去了朝鲜电视台,教导他们美国人民就是这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

美国人民看了竟然被气得无言以对。因为确实很许多人是这样生活在美国的……

三 双方争夺的区域

在视频中挂着长枪短炮在州政府门前抗议隔离的人群,就是美国大部分地区(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地区而非人口数)美国人的真实写照。

就像刚才强调的,美国绝大部分地区住着传统美国价值观的正常人,也就是某些人称之为的“乡下”;与此同时,某些大城市有大量的集中人口,其中也包括协助民主党人选票作假的非法移民。

这些人抗议的内容主要是开放经济,由于疫情并没有爆发,一刀切的关闭商业政策对当地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美国由于存在一定社会福利,底层和下层中产是不存钱的,他们最多的就是投资房产来改善生活。

每个月都收入不菲,但是需要pay的bill也非常多,基本可以做到持平。疫情关闭商业就等于切断了很多家庭的命脉和收支平衡。川普联邦政府对各种私营银行也只能建议,而不能直接干涉太多,所以各个银行出台的政策是延缓3个月还贷,不过别高兴的太早,这是延缓,第四个月你需要一起付4个月的房贷,你觉得会有多少人失去房子,或者损害信用分。

至于持枪?在美国右派common sense地区是非常正常的事,与暴力无关,这点可能华人的吃瓜群众要“忍耐”一下。因为基督教十诫里面有一条就是不可杀人,这个杀人指的是不可谋杀,同理我不但有权利保证我不被谋杀,我还就应该保证我自己的安全,保证我自己不被谋杀。所以枪不杀人,人杀人。持枪抗议是在同时宣誓自己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权利,而非显示暴力。

就像那次奥巴马想用军队强行侵占农民的土地,同一个村里的大家拿着枪出来反抗,装备比奥巴马派来的军队还要好。最后America destroyer abama认怂。这就是持枪的意义。

枪击案的罪犯因为怕被民众击毙都没办法在德州作案,而是选择开车几个小时到左派控制的限制持枪自由的左派州作案。

大家也可以在人员构成上看出,正经抗议人士大多数都是有家庭父子同上阵,有房产有工作,他们觉得既然疫情并没有爆发,至少疫情对生活的影响远大于关闭商业对生活的影响,为什么不能区别对待的开放商业,让社会正常运行呢?

而就像本公众号一位读者的留言所说,正因为这些地区疫情并没有大量爆发,所以医护人员才会有时间、有机会带着口罩出来和抗议人群对峙,目的是让他们戴口罩,不要集会。医护人员虽然自己不靠重开经济吃饭,但是哪个医护人员也不能一家人全都是医护人员吧?所以重开经济在这些地区是民心所向。

视频中很多年轻人带着纹身花枝招展的抗议,左派地区跑不掉了。从最开始这些年轻人不遵守规定的大量集会,到后来偷偷的开车来海边晒太阳,这些都是左派基本盘愚民才能做出来的事。因为在左派基本盘愚民的脑海里所有问题都是其他人导致的,CNN这样的97%fake news的新闻都可以作为信息来源,年轻人在美国的致死率又低于1%,所以这些年轻人根本不管年老体弱人群的死活。

反正有廉价医疗,致死率那么低,得病了还可以顺便发发facebook赚点关注点击量。反正死不到我头上,而且有抗议这样开心的、把所有问题怪罪给别人的事怎么可能少了我!

而且,他们心里也不信上帝,所以没有人生之外的追求,娱乐至死的思维就是从这里来的,吸毒都不怕还怕什么1%致死率的感冒?

这些左派抗议的理由就和他们的政见一样都是一大堆毫无逻辑的抱怨以及哭诉。比如:

比如这位抗议者,明明封城令是州长制定的,他却抗议川普和彭斯是法西斯。

我要抗议因为你们关闭了我的娱乐场所。

我要抗议因为你们限制了我开party的自由。

我要抗议因为你们限制了我的出行玩乐自由。

我要抗议因为我要抗议

我要抗议因为我要反川普,因为他是种族主义者,因为他是白痴,因为他没有政治背景。

我要抗议因为我想怎么样就得怎么样,有任何社会秩序就是限制我与生俱来的自由!

他们的逻辑就是没有逻辑,只要you hurt my feeling,你就都是错的,我永远是对的。

吃瓜群众可能就要问了,同样是年轻人,为什么普通地区的年轻人要收敛很多?归根结底还是要归于信仰,华语圈对美式基督教思想的认识比较有局限,许多人以为基督教和佛教一样是求神给点恩赐就完事了。而真正了解圣经精神的信徒都知道,基督教徒不但要协助社会维护公义,而且要爱其他的弟兄姊妹像爱自己一样。

而且,这位神可是得罪不得怠慢不得的神。让白人基督教信徒去听信“某些规矩”并抛开自己的信仰传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很多美国家庭都会因为自己家庭还过得下去,付得起贷款不至于破产,而主动选择隔离,甚至,暂时放弃工作机会。

“左派思想不来源于逻辑,所以无法用真理或辩论来纠正。”

这既是左派思想最无理取闹的地方,也是左派思想最恶心的优势,左派思想就是利用人性中的恶,人性中的懒惰,贪婪,嫉妒……利用到淋漓尽致。此类思潮的极致就是一个大政府控制的假冒伪善社会,人人都没有自由,人人自危,同时是受害者,却也同时是加害者,每个人都在想着秀自己的伟光正,用道德绑架勤劳的别人去做所有事……熟悉的配方?

 

文章来源:星系花园秘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微信号:menghualengyan)处理)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时事新闻 社区生活

疫情期间实施禁酒令,夫妻饮自酿啤酒双双离世

平时在生活中,总会有人喜爱动手自己酿造酒品,满足自己的口味。近日南非疫情期间政府发布了禁酒令,市面上没有任何商店售卖酒品,很多人纷纷开始自给自足,令人遗憾的是有一对夫妇因酿制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酒水出现了问题,喝下后双双离世。

疫情期间南非实施禁酒令,夫妻馋酒喝了自酿啤酒后双双离世

据每日邮报5月8日报道,这对夫妇,丈夫名叫托尼,现年54岁,妻子名叫阿利达,现年42岁,住在北开普省诺洛斯港。两人由于存储酒精饮品已经喝光了,于是决定自己酿造。据悉,当时两人在品尝了自制啤酒后先后出现了不适症状,首先妻子阿利达昏倒在了地上,丈夫立刻为她叫了救护车。

疫情期间南非实施禁酒令,夫妻馋酒喝了自酿啤酒后双双离世

后来急救人员赶到了现场,却发现妻子已经死亡,而其丈夫在一旁痛苦地扭动着,捂着肚子,满头大汗,因没有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与此同时,接到报案的警方也紧急将两瓶自制啤酒送往法医那里进行鉴定,初步判断两人是酒精中毒。

疫情期间南非实施禁酒令,夫妻馋酒喝了自酿啤酒后双双离世

他们52岁的好友汤米说:“这对夫妇非常喜欢在每天工作后,喝一杯南非的传统酒。据我所知,在这段时间内,有许多人都开始自酿啤酒,所以托尼也开始行动,但我真的没想到,他们的酒会出现问题。我觉得政府发布的禁酒令是无意义的措施,它全出乎了人们的意料。”

据一位认识这对夫妇的贝塔斯德贾格牧师说:“两人非常相爱,平日里总能看到他们在镇上或海滩上手牵手散步。他们都是十分可爱的人,在一起大约有六年的时间了,两年前才结婚。如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悲惨了。”

根据谷歌后台数据分析,关于酿造自制酒品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在南非最热门的互联网搜索话题之一,许多人为了自酿菠萝啤酒,去超市疯狂抢购,目前该国卖出的菠萝数量是在禁酒令出台前的10倍左右。

总统拉马福萨表示,这项禁酒令只会持续三周,后来又提出延期两周,激起了近5800万人口的抗议,他们表现出的愤怒情绪也日益高涨。然而,拉马福萨却坚定地表示拒绝取消禁酒令。同时,他还禁止在全国范围内出售或购买香烟。最近的一周前,他还限制人们只能在离家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锻炼。

本周的早些时候,财政部长姆博韦尼作出了回应,他说自己从来没有对禁止烟酒表示过支持,但由于其在内阁的辩论中无法说服其它阁员,因此必须要遵守这条禁令,否则会被要求离开内阁。”

同期,南非啤酒公司刚刚宣布,由于其无法将近4亿瓶啤酒运送到装瓶厂,不得不将啤酒倒进下水道。于是该国的酒类品牌所有者协会也就此呼吁取消这项禁令,称这项禁令对该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收入损失,不利于该国的经济发展。

本次事故发生在网络上引起了大范围的热烈讨论。有人十分同情这对夫妇,他们本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小小愿望,结果却痛苦地死去。还有网友称看到这条新闻的人要记得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对于自己酿制酒类一定要多加注意。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时事新闻 社区生活 财经金融

南非政府不愿公布Covid-19预测数据 更严重的还在后头

南非政府不愿公布Covid-19预测数据 更严重的还在后头

根据南非《Sunday Times》的一份报告显示,政府不愿公布一些Covid-19模型和预测数据,以避免可能造成的社会恐慌,并称预测是不确定的,模型展示的不是“真理”。

根据《Sunday Times》的报道:专家认为,限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科学数据公布意味着政府将根据民众不知道的数据来决定经济的重新开放。

总统发言人Khusela Diko称,政府之所以没有公布这些模型和数据,是为了避免民众以为这些模型展示的是“真理”。

Diko告诉媒体,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CSIR)曾表示,预测是不确定的,政府不希望在预测可能发生变化时公布信息。

Diko也承认,政府“需要让人们有更多的掌控感”,这是他们没有尽其所能做到的事情,“因为当人们掌握了信息,他们感觉自己在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仅仅是从政府那里获得信息。

News24本周早些时候报道称,根据政府主要流行病学家之一哈里·莫尔特里博士的说法,对于国家和人民减缓病毒传播的干预措施的传播和有效性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莫尔特里博士还参与模拟冠状病毒的传播的工作。他表示,模型预计“未来几个月Covid-19病例数量将迅速增加”,预计该国部分医疗系统将不堪重负。

南非卫生部长兹韦利·姆希兹在媒体吹风会上宣布,截至周六,南非共有9420例冠状病毒病例,186人死亡,其中西开普省贡献最大。

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Cyril Ramaphosa)在过去几周访问了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在比勒陀利亚的办公室,那里设立了卫生部的数据中心。

拉马福萨表示:“尽管把警戒级别下调为4级,但南非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因为最坏的情况还在后头。”

对卫生部报告的冠状病毒数据的分析已经表明,病例仍在增加。

周五,南非新增病例创下单日最高纪录,达到663例。

News24报道称,部长顾问委员会主席萨利姆·阿布杜勒·卡里姆教授本周表示,病例的增加还不是令人担忧的原因。

莫尔特里博士此前曾表示,预计自5月1日起,随着部分经济领域的放松和开放,许多人返回工作岗位,该国将出现流行病式的增长。“然而,在SARS-CoV-2传播的生物学方面,以及政府和个人干预减少传播的定量有效性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背后的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不孝”是人的天性。很少有孩子,是天生孝顺的。

那么,如果你希望在自己垂垂老迈时,能得到孩子的爱和保护,那就必须教会他“孝顺”。

他只有学会了爱,学会了善良,学会了换位思考,才不会做出恶毒、冷漠的事,对别人如此,对你更是。

当你的孩子学会了爱所有人,你就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文 / 李月亮

 

一 他把老妈活埋了

王老太,79岁,陕西人。

有两儿一女,最近一年跟着大儿子马乐宽生活。

她腿脚不好,不太能走路,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

马乐宽照顾烦了。

5月2日,他用平板车把老太太拉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地。

这里有很多废弃的墓坑。

马乐宽找了一个,把老妈活埋了。

深夜,他一个人推着车子回了家。

妻子问:老妈呢?

他平静地说:送去甘肃亲戚家了。

妻子心生怀疑。

因为马乐宽之前就流露过遗弃老妈的想法。

虽然他把谎话说得特别平静坚定,但善良的妻子还是不放心,立刻带了家人去车站找。大半夜的,找了很久也没找到。

回到家,妻子发现马乐宽也不见了。

无奈之下,她报了警。

5月5日中午,民警找到了马乐宽。

刚开始,他嘴很硬,坚称老妈被送去甘肃了。

民警见他慌里慌张,说话前后矛盾,估计其中有诈。

再三追问后,马乐宽不得不如实交代。

此时,距离王老太被埋,已经3天。

警方立刻赶去那片荒地,找到埋着老人的墓穴,一边喊着老人的名字,一边开挖。

地下,隐约传来轻微的呼救声。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活埋王老太的墓穴

一小时后,蜷缩在墓穴中的老人被挖出,满头满脸都是土,已经有些神志不清,但求生欲望很强。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老太太很快被送去医院,现在身体和精神都已恢复如常。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儿媳和孩子们在医院照顾老人

只是经此浩劫,她的心怕是已经凉透了吧。

那被儿子逼着爬进死人墓穴的一刻,她是怎样的心情?

那荒山野林地下暗无天日的三天三夜,她心里又是怎样的绝望?

马乐宽后来回答了两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做出如此狠毒的行为?

他说:因为老妈腿脚不便,大小便无法自理,伺候起来很麻烦,还经常搞得家里臭烘烘,他便生出了把她“处理掉”的想法。

埋在那个荒墓,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那是你亲妈啊,你怎么忍心?

他解释:爸爸去世早,他12岁时,母亲改嫁去了甘肃,把他留给了叔叔养,后来他结婚生子,都是叔叔帮忙操办的,他心里对母亲有怨气。

有怨气可以理解,你甚至可以不养她,但是活埋了老母,就太过分了吧?

当地居民说,他曾去墓穴附近看过,一个人埋,怎么也得一个小时。

实在不知马乐宽在那一个小时里,心里想的是什么。

最新消息是,他已经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陕西警方批捕。

而刚刚恢复的王老太,却开始担心儿子,怕他进监狱,怕他判重刑。

最初面对民警,她还谎称是“自己爬进墓穴的”。

在民警一再追问下,才承认是儿子干的。

唉。这人间悲剧啊。越想越觉得唏嘘。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二 这三个故事,你细品

不禁想起三个很经典的小故事。

故事一:

有一个母亲,很疼自己的儿子,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儿子。

但儿子还是不满足,说:“我想要娘的心。”

母亲便将自己的心给了他。

儿子拿着母亲的心,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不小心摔了一跤。

娘的心摔在地上,血流一地,说的第一句话却是:“儿啊,你摔疼了吗?”

故事二:

古时山村有个风俗,老人到一定年纪,就要送到山沟里自生自灭。

这天,有个儿子背老母亲去山沟,老母亲一路都在折断树枝做标记。

儿子怕老母想自己再回家去,于是背着她一直往深山里走。

终于到了深山,母亲平静地说:“儿子,我是怕你回家时迷路啊。”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故事三: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男人嫌弃自己父亲老了,就用绳子把老父五花大绑,和儿子一起抬到山上,扔了。

临走,儿子说:“绳子忘记拿了。”

男人说:“没事,不要了。”

儿子说:“那不行,等你老了我还要绑你呢!”

这三个故事,都流传已久。

你细品。

品来品去,你就品出了人间的荒唐和荒凉。

 

三 为何如此?

为什么会这样呢?

感慨的话就不说了。

今天我想从科学上说说,“不孝”背后,一个残酷的世间真相。

《自私的基因》里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不过是运载基因的工具。

就是说,基因创造了人,利用人来运载和传播自己,好让自己永远不死。

我非常认同这个理论。

因为很显然,人的绝大部分天性,都是为了自己的基因能更好地繁衍下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弃老保幼”策略。

从基因的角度说,老人已经完成了繁衍基因的使命,留在世上再无意义,所以应该舍弃。

而幼童必须好好长大,才能继续繁衍基因,所以必须保护好。

其实不只人类,自然界几乎所有动物的本性,都是“放弃老的,保护小的”。

我们常常看到猫妈妈为了保护小猫,扑过去和大狗拼命。

羚羊为了保护小羚羊,勇敢地挡在狮子面前不肯跑,为小羚羊赢得逃命时间。

但我们从来没见过一只羚羊为了老羚羊赴死,一只猫为了老猫拼命。

自然界里没有一种动物,是“孝顺老人”的。

所谓“乌鸦反哺”,早就被证明是没有的事。

因为“照顾老者”,不符合基因的生存策略。

如果把动物(包括人)比作一条船,把基因比作这条船上的乘客;

那么基因一直在努力做的,就是趁着当前这条船没有沉,赶紧制造更多新船,然后跳到新船上去。

在生存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基因不是努力造新船,而是尽量去修补老船,那这个基因可能就无法存活。

换句话说:那些“孝顺老者”的动物,很容易就绝种了。

只有人类,因为占尽了生存优势,具有了“不抛弃老人,依然能很好繁衍”的能力。

所以在几千年的文明教化里,慢慢学会了“尊老爱幼”,而不是“弃老爱幼”。

但遗憾的是,因为“尊老”这件事并不是来自本性,所以很难完全植入人心。

教化了很多年,依然有很多人做不到,到现在还会出现“活埋老母”的惨剧。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四 我们都可能面对那一天

“活埋老母”这种事太极端了,但“对老人无情”的故事,数不胜数。

几年前,有媒体报道过一个“催父早死”的新闻:

有一个老人病危了。

在外打工的儿子请了7天假,回家看望。

老人看到儿子,精神好转,两三天过去,没有要死的迹象。

儿子急了,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

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

老人随后艰难地自杀了。

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在农村,这样的事不少见。

很多老人因为患病,不愿拖累子女,会选择老屋或荒坡、树林、河沟,安静地了结此生。

说来也是无限悲戚。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事,也离自己很远,那么“独居老人”你一定不陌生。

现在,我国大约有1亿老人在独居。

他们散落在城市、县城、农村的角角落落。

很多老人,八九十岁还是一个人孤独生活,去世了都没人知道。

两年前有一个新闻,让很多人感慨:

一位81岁的独居老太在家中去世,直到两个多月后,邻居发现她家中有异味,才被发现。

老太死前给女儿留了遗书:

小青,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当你接到通知回来办丧事……

开窗通风才不会染病……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她怕女儿染病,细心地安排好了后事。

她以为自己第二天就会被发现,没想到走了两个月,才被邻居察觉。

这样的事情,其实也不算少。

很多独居老人,都是在无声无息中,孤独地走了。

还在世的,多数也是活得孤独冷清。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看电视……

跟年轻人的热闹、蓬勃相比,仿佛不是一个世界。

可怕的是,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未来。

 

五 我们该怎么做?

人这辈子,其实都不容易。

大半生奔波操劳,多少苦多少难,一路扛着走过来,不敢享乐,不敢歇息。

而年轻时怎么都好说,最苦最难的,还是人生的最后一程。

人到晚年,生命的力气即将耗尽,身体衰弱,精神萎靡,甚至缠绵病榻,生活不能自理……

如果此时身边无人,可想而知会有多悲凉。

所以,我很想在这篇文章里,说两个道理。

第一个:请对你们的父母好一点。

如果他们好好地养你小了,那你一定要好好地养他们老。

别让那个生你养你的人,在悲戚绝望里走完余生。

这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也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

第二个:如果你不希望自己老无所依,那么请从现在开始,好好教育你的小孩。

这一点,我必须详细说。

我文章里写过很多次,养儿不是为了防老的,但人老了,多多少少都是需要孩子的,尤其是最后那段油尽灯枯的日子。

那么,如何避免自己晚景凄凉呢?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强行灌输孝道。

孩子们从小被拎着耳朵教导:

你必须孝顺父母啊,必须养父母的老啊,必须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啊……

有用吗?有点。

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大部分子女的表现还不错:

隔三差五去父母家。

过年必须和父母团聚。

几乎不会对父母打骂。(不要以为这是自然的,如果没有教育,打骂老人会比打骂孩子的人多一万倍

这其中,自然有很多人是因为真的疼爱父母。

但还有很多,其实是出于道德逼迫。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他们并不是真的跟父母相亲相爱,只是因为“不能不孝顺”,所以不得已做出个“孝子”模样来。

他们会去看父母,但在父母家一直沉着脸刷手机,一晚上没有几句话。

他们给生病的父母请护工,但自己不愿动手帮他们洗个碗。

他们陪父母吃饭,但整顿饭都说话带刺,没一句好听的。

……

很多孩子,勉为其难地表演着“孝子”,父母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只是觉得,好像哪里不对,这不是他们想要的晚年。

那么如何避免走到这一步呢?

如何让你的孩子真心地爱你,体贴你,愿意和你在一起?

也不难,做到两件事就够了:

第一:从小多陪伴。

所有的感情,都是在陪伴里累积的。

就算是亲父子,如果从来没有一起吃饭、睡觉、聊天、玩耍……那也必然是生疏的。

只有彼此多多待在一起,你们的生命才能紧密相融,感情才会深深扎根,孩子才会下意识地想着你,心甘情愿守在你身边。

你开心,他也开心。

第二:教孩子做个善良人。

从最功利的角度说,善良的孩子最孝顺。

所以你就算为了自己,也要让孩子做个善良人。

从小就告诉他,不能欺负乞丐,不能虐打小狗,不嘲笑别人的缺点,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他只有学会了爱,学会了善良,学会了换位思考,才不会做出恶毒、冷漠的事,对别人如此,对你更是。

儿子亲手活埋79岁母亲最新进展:背后的人间真相,值得所有人警醒!

六 直面真相

我们为人父母的,必须明白一个残酷的人间真相:

“不孝”是人的天性。很少有孩子,是天生孝顺的。

那么,如果你希望在自己垂垂老迈时,能得到孩子的爱和保护,那就必须教会他“孝顺”。

而这,绝不是生硬粗暴地一遍遍告诉他“你将来要孝顺我”那么简单。

你必须要在他成长的过程里,做一个好父母,给他足够的爱和关照,教他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当你的孩子学会了爱所有人,你就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作者简介:李月亮,高人气专栏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微信公众号:李月亮(ID:bymooneye)。新浪微博:李月亮。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时事新闻 社区生活

南非最长寿老人庆生116岁,疫情中香烟禁售法最糟糕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9日报道,5月8日南非最长寿老人弗雷迪·布鲁姆迎来了他116岁的生日。

1904年5月8日,弗雷迪·布鲁姆出生在南非阿德莱德,1918年西班牙流感肆虐,在南非有30万人因此丧命,其中包括弗雷迪的姐姐,当时年仅14岁的费雷迪只能睡在家门外的干草堆里以防止被传染。

南非最长寿老人庆祝116岁生日,称疫情中最糟糕的是买不到香烟

费雷迪·布鲁姆在抽烟

100多年后的今天,新冠疫情全球流行之际,布鲁姆表示他觉得疫情中最糟糕的就是南非国内颁布了香烟禁售令。布鲁姆一生嗜烟如命,当提到现任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时,老人说道:“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今年唯一的生日愿望就是抽烟。”

据布鲁姆的邻居介绍现在很难向老人解释清楚新冠病毒的传播情况。

南非最长寿老人庆祝116岁生日,称疫情中最糟糕的是买不到香烟

费雷迪·布鲁姆在抽烟

生日当天,老人坐在自家院子前,儿孙环绕,邻居们上门拜访,给老人唱了《生日快乐》歌。回忆起从前,弗雷迪首先想到和现年86岁的妻子珍妮特结识的情景,那是在一个舞会上,费雷迪灵活的舞步吸引了珍妮特的目光,之后两人携手走过了50年。费雷迪没有孩子,他将珍妮特和前夫的两个孩子视为己出。费雷迪的继女贾斯敏说:“他为我们付出了一切。”

南非最长寿老人庆祝116岁生日,称疫情中最糟糕的是买不到香烟

当地孩童给弗雷迪唱《生日快乐》歌

老人在南非开普敦郊区的农场里工作了一辈子,从事园艺和伐木的工作,直到106岁才退休。他每天三四点早上三四点就起床,然后骑自行车去上班。

关于长寿的秘诀,弗雷姆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秘诀,他从两年前就不去看医生了,因为受够了被针扎的痛苦。他说道:“这都是上帝的恩赐,上帝决定暂时不收走我。我每天抽烟,不看医生 ,喝点儿酒吃点儿药片,我现在感觉还不错。”

南非最长寿老人庆祝116岁生日,称疫情中最糟糕的是买不到香烟
费雷迪的女婿给他挤洗手液

目前吉尼斯官方纪录世界上最长寿男子是来自英国的112岁老人罗伯特·维特恩。布鲁姆的年龄暂时未得到认证,《每日邮报》已联系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向其描述了布鲁姆的情况。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方方:关于十一-结束语

虽然我是一个懒散之人,但也喜欢做事。看上去有点矛盾,其实说白了,是喜欢懒散地做事。喜欢玩,但不白玩。

十一:结束语

文 / 方方

 

写到这里,与日记有关的部分,几乎就差不多了。关于梁护士一事,本想再陈述一遍,但是回头仔细看我日记的最后一篇,发现里面其实已经写得很详细了。如果再写,几乎完全重复。所以,这一条可以略去。可以说的是:我会在医生朋友帮助下,继续关心梁护士以及她的家庭。

此外,我曾经对记者讲到过日记中的两个小错误,这里也补上。在我的书中,我业已修订。

这两条小错误,一是,王广发医生是来武汉的第二批专家,我写成了第一批专家。这一点,我应该向王广发医生道歉。我对王广发医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我相信他所说的“可防可控”是专家组团队的意见,只是由他发布而已,这事不能怪罪个人。而我对王医生有看法,只是在他出院之后,看到一个对他进行专访的视频。

那个时候的武汉正处于非常惨烈状况下,而王医生看上去没有半点的愧疚或是不安,反给人以洋洋得意之感。甚至说,如果不是他被感染,人们还察觉不到疫情的严重性(大意)。作为武汉人,我可以谅解他因职务而说的话,但对他毫无愧疚的状态感到非常不舒服。所以,那天我在微博上留了一句言:“先要为王先生恢复健康祝福。但要说一点重话:受感染的武汉百姓是没有王先生这样的医疗条件的。他们一床难求,很多人仍然在艰辛和苦难中。我想,王先生自己应该作深刻的反思。同时希望身体康复的王先生在反思后抱以赎罪心态为抗击病毒继续努力,以此取得湖北人民的宽恕和原谅。”

事至如今,我仍然是这样的想法。王医生可能没有什么大错,但他缺乏一份医者的慈悲。八十多岁的钟南山院士,谈到武汉,流泪动容,另一位上海的来援医生,一提武汉亦是哽咽难忍。只有王广发医生,我始终没见他对武汉有过愧疚和歉意,尽管,他应该有。

二是关于雷神山医院因为夜晚大风的极端天气,造成室内渗水,我写成了火神山医院。这也是应该向读者们道歉的事。尽管大风吹垮屋顶确有其事,但毕竟错了一个字。

上述两点,这里也算补录一下。至于什么“厅级干部”呀,“小产权别墅”呀,纯属无稽之谈,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造起谣来,像玩拼贴游戏,还自以为是。在财经记者采访中,我已经讲得很详细了。原来因为访谈被删除,我计划重新陈述一遍。后来发现,删除的访谈,不停地出现在网上。每删除一次,又以另一种方式出现。所以,也就没有再次重复的必要。

我还要说的是,对我个人进行造谣诽谤以及诬陷的人,不要以为法律会放过你们。该做的事,我会一步一步地做下去。有些事情,不需要我说,交给法庭就是。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制裁这些呼风唤雨、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法院起诉。他们会骂人、会泼脏水,我们会起诉。”说得是!

下周,我将把中断的工作再次续起来。上大学时,读过女作家陈学昭的一本书,书名为《工作着是美丽的》,我印象深刻,而且一直很喜欢这个名字。虽然我是一个懒散之人,但也喜欢做事。看上去有点矛盾,其实说白了,是喜欢懒散地做事。喜欢玩,但不白玩。掐指算来,手头工作还真不少,已经写了半截的小说,得赶紧完成。已经收集了几年的有关滇缅铁路的资料,要整理出来,完成作品。还有学校的工作,也要全方位行动起来。我还得把我以前的办公室退出来,去一个新的办公室,真心希望那里能成为愉悦而又自在的地方。

工作着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完)

 

作者简介:方方,原名汪芳,祖籍江西彭泽,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居于武汉。中国当代女作家,湖北省作协原主席;代表作《水在时间之下》《万箭穿心》《风景》,长篇《是无等等》;中篇小说《风景》于1987年发表,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并成为中国“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时事新闻

冷眼:又一个原油宝……

眼界决定命运,很多障碍基本上是不可逾越!看似你有选择,其实你根本没得选!

文 / 冷眼

这些年,中国人都在抢房,特别是抢房子中最硬核的学区房,因为学区房除了普通房子的居住属性之外,还多了一层意思,就是对应好学区。在很多人的投资版图里,抢到了学区房基本是只涨不跌、稳赚不赔的,抢到就是赚到。就算溢价20%、30%也愿意买。但是,最近北京出台的一道政策,基本点燃了学区房崩溃的导火线。我们看下是怎么回事!

4月30日,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西城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城区将实行多校划片入学,消息一出,引发震动。

根据新规,新购房者子女入学,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而一个学区房,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登记入学学位。

这意味着,继海淀、东城、朝阳等教育大区之后,北京最后一个教育强区宣布实行多校划片和六年一学位。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以前的学区房政策,说白了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多校划片了,一个萝卜N个坑。

以前你花几千万买一套,只要是学区房,100%妥妥地能上对应的好学校。前几年,有两个关于北京学区房的新闻,在全国引爆话题。有一个10多平米的过道房,其实就是一个走廊,价格卖到了46万,请注意不是总价,是单价,46万/平,高出了北京平均房价的四倍。还有一个很小的半地下室学区房,卖出1050万天价等新闻引发广泛关注。

大家花天价买这种老破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冲着学区房去的。而就是这种房子,也是僧多粥少,抢购队列越来越壮大,学区溢价飙升。

这也加重了围观白领们的危机感,毕竟学区房往大了说就是一张阶层跃升的门票,最终导致只有少部分买得起学区房的人才有资格享受优质公立教育资源。

而现在政策一变,那些天价购买学区房的人基本要哭晕在厕所,因为你的孩子不一定上号学校了,也可能被分到其他普通学校。你比市场价溢20%、甚至30%以上购买的学区房,只可能买到了一个比较小的抽签的机会。你要是学区房的投资者,你会怎么想?

所以消息一出,引发震动。毫无疑问,这是地产界大杀器,一套房锁定一个学区的时代彻底要结束了!学区房价值面临重估,这种重估很可能是暴跌。

可能有朋友会说,不就是北京的一个区的政策变动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我这里给大家分析一下。

作为准“央区”之一,西城区坐拥众多部委机构,名校林立,堪称教育高地中的教育高地。

如果说北京集中了全国最好教育资源的王冠,西城则是王冠上最大的那颗明珠。除了爱马仕包包、劳力士手表之外,学区房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标配。有了学区房,你就有了上流社会的门票。

在北京,“多校划片”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了,北京其他拥有优质区域如海淀区、东城区早在2018年就进入了“多校划片”时代。但西城一直没有采用“多校划片”,仍然可以凭借一套房100%锁定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说是全国学区房最硬核的堡垒。

所以这次,西城区推进“多校划片”和“六年一学位”,其信号意义非同一般。这恰恰说明,北京对学区房真的要动真格解决这个顽疾,房住不炒在学区房上得到体现。全国一盘棋,北京作为首都,往往是政策先行者,“多校划片”在北京敏感度最高的西城区得到落实后,势必向其他城市推进。因为北京都能克服困难解决,其他城市都不在话下。学区房在全国的神话将接连破灭,全国的房价挤泡沫将在学区房大带领下,更上一层楼。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管你有孩子或者有房子(学区房),都应该密切关注国家学区房的政策,因为北京既然打出了一个样子,从2020年,中国每个城市的学区房政策都进入了密集改革阶段。

这件事中最惨的人不是那些西城老居民,而是那些刚刚掏空“六个钱包”上车西城学区房的新业主。这一政策出台,意味着自己买的房子瞬间缩水20%以上。一个政策数百万元可能就没有了,这比买原油宝的人要惨得多。

购房者看到下跌的房价,又承受着月供的压力,那种绝望恐怕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这也给了我们所有人以警示。

一旦教育政策变动,那么学区房的教育溢价也会随之变化,风险陡然增加。当初白纸黑字、信誓旦旦承诺的条件,也可能瞬间就朝令夕改,让你投资血本无归。

学区资源是房产可变度最高的资源,一纸红头教改文件就能让一个只有教育资源的老破小崩盘,这种事在其他城市以及北京其他地方都发生过。西城只是来得比较晚,来得比较超预期而已。

这几年,恰恰是教育政策变动最为频仍的几年。去年,苏州工业园区在楼市调控压力下,将“五年一学位”调整为“九年一学位”,学位锁定期突然从5年变成9年。

前年,深圳有城区也在学位压力之下,改变过去“对口入学”的规则,罗湖某名校甚至试图出台“住房面积50平以下限制入学”的政策。虽然最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无疑发出警醒:政策变量,已经成了学位房的重要影响因子。很多人也许进入购买学区房的大坑里。

而深圳的学区房更是疯狂,有23.5平米的房子卖到710万,一平米超30万,远远超过西城区,在教育资源不如西城区的情况下。深圳学区房泡沫比北京大得多。

所以,买房只看学区房这个,显然风险已经越来越大。而相比较之下,一套房子所享受的基础设施配套、就业密度、房屋品质和户型是不会被人为改变的,所以在买房时,应该取不变价值而避变动风险。因为钱是你辛辛苦苦赚来的,作为资产的持有者,我们最想要永远是稳定且明确的规则,最不想要的是自己的财富随时受制于其他人的决策。

一直以来,消费与房价的关系,就是拆东墙与补西墙的关系。一二线城市的消费受到房价挤压,家庭将自己可支配收入的90%以上都用来买房、还房贷的时候,钱包必然会空,哪里还有钱消费呢?加上现在灾情之后,收入不稳定,更加没有人敢消费。这也是为什么报复性消费没来,报复性储蓄到来,大家都存钱不花钱的主要原因。消费在GDP增长中占了56%左右,没有消费,中国的经济比外贸订单撤单还要惨。

刚才我还说过,学区房是阶层跃升的门票。而如果上升通道被少数人挤占得水泄不通,多数人被排斥在外,不能顺利实现阶层的跃进,当然也就没有动力创造财富,整个社会就更加没有活力。

学区房的终结,或许打开了阶层向上跃迁的通道,给贫寒子弟逆袭,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这个社会的最底层人,看到一线光亮。

所以当下,我给大家的建议是,无论在哪个城市,对于这类由于学区而被爆炒起来老破小的房子,如果你是有潜在需求的家长,建议你在购房斟酌再三,三思而行;如果你是业主,看好机会就跑吧,有钱又愿意接盘的已经不多了。

如果你要跑,我这里再给大家一个建议!花钱买国外护照,其实比买学区房划算得多!你如果真爱你的孩子,就给他买一个好的国家的护照,这比在北京花500万买一个11平米的房子,性价比更高。

前两年,一则关于外国籍学生免试上清华的消息,戳痛了无数钻破头买学区房,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父母的神经,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外国人上清华明年起无需考试,申请审核通过即可”根据清华招生办最新消息:国际学生本科招生将从2017年开始采用申请-审核制度,取消笔试,以往清华录取本科国际学生采用的是笔试+面试的形式,要求国际生先按报考的专业类别参加4-5个科目的考试,再通过加试或面试最终录取。

这意味着,只要你的孩子有一本外国护照,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非洲、拉丁美洲的,只要持有效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4年以上,且近4年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就可以免考进入中国最好的清华。可以说,惊掉了无数父母的下巴!

现在,很多父母都挖空心思为孩子创造条件,一般的父母则为孩子拼命报补习班,父母陪孩子熬夜做作业,掏空父母还自己的6个钱包凑钱给孩子买学区房,为了让孩子努力上清华冲刺,这基本是每一个中国家长为自己孩子规划的最好未来。

以上只是十年前的玩法,而富裕阶层现在已经不这么玩了,他们在孩子很小就请私人外教,上学的年龄让孩子直接上一年十万以上的国际学校,参加美国常青藤学校夏令营,为了高中之后进入美国顶级高校做准备;有的干脆直接赴美生子,或者举家移民拿到外国身份。他们的地平线,是很多国内家庭人仰望星空时看到的天花板……

清华、北大是中国两所最好的高校,无数孩子努力的目标。然而世界有时候就是不公平的。有人每天学习12小时,高考成绩660也会和清华失之交臂!但是有人每天学习6小时,掌握2500个汉语词语就可以免试申请清华,通过率还很高。这里说的第一类人是内地普通学生,第二类人是随父母移民海外的华侨学生。

什么叫做输在起跑线?你的护照和你家娃的国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一本护照可以秒杀你十年寒窗的奋斗;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贫穷确实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在眼界短浅、财力有限的人眼里,学区房是他们看得见的有助于提升孩子起跑线的重要渠道。在我看来,学区房就是一个伪命题。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好的学校,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有这样眼界狭隘的父母,其实你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如果能花500万买一个11平米的学区房,为什么不给孩子买一个外国国籍,不管是海外生子还是移民入籍。这样的投资,远胜于学区房。外籍学生上清华已经不需要笔试,只要面试合格就行,每年还有8万人民币的补贴。大家买学区房都是为了能让孩子上清华,而有眼光的父母,早就绕过了购买学区房、培优这些阶段,直指目标,一劳永逸解决了这个问题。

眼界决定命运,很多障碍基本上是不可逾越!看似你有选择,其实你根本没得选!

你还在为别人换个国籍免考上清华感到惊诧和不公的时候,人家早就把这当成了教育投资的日常开支和标配。你还以为人家只是靠着外国护照站到比你家娃更高的起点,其实人家随便拎出一条,都能在这场教育竞赛中碾压取胜。更何况,他们的赛道和你的不一样,根本不存在起跑线高地的比较!

所以,这场由北京西城区学区房改革带来的冲击波,注定还将继续下去。那些这两年争破头、排长队、倾尽所有抢购学区房的家长,以为买到学区房就获得一张阶层跃升的门票的人,注定都是这场废除学区房运动中的韭菜!那些山峰之巅的人,早已在全世界用护照布局了!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时事新闻

南非四级封闭新规-违反法令面临经济处罚

南非司法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法令,明确了如果公民违反当下该国的封锁规定,将必须缴纳多少“认罪”罚款。

南非警方可能会给一个因涉嫌较轻犯罪而被逮捕的嫌疑人多一个选择,支付认罪罚款。

这样的罚款允许嫌疑人承认较轻的罪行而不必出庭,此举将避免了法院系统不必要的超负荷。

该法令的目的是在被告承认犯有轻罪的情况下迅速解决不太严重的问题。

这些法令基于省级和地方行政区,符合5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四级封锁规定。

这些法令还规定了法院计划如何处理这些案件,夸祖鲁纳塔尔省表示,将保留对其认为不重要的违约行为的判决。

然而现阶段并非每个省份,地区都公布有关罚款法令,目前只有豪登省、夸祖鲁纳塔尔省、西北省。

虽然不同地区的罚款有所不同,下表提供了一个基于茨瓦尼大区法令的违规罚款明细。

四级新规-违反南非封锁法律你将付出什么代价

四级新规-违反南非封锁法律你将付出什么代价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时事新闻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截至目前

新冠肺炎共导致

全球范围内超351万人感染

造成近25万人死亡

新冠病毒提醒我们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无论文化、宗教、职业、收入或名气病毒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一些科学界巨星先后病逝,使得人类的科学进步遭受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俄载人航天项目总设计师——叶甫根尼∙米克林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5月5日,俄罗斯国家载人航天项目总设计师、俄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叶甫根尼∙米克林因患新冠肺炎病逝,享年65岁。俄国家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称,米克林的去世是俄罗斯航天事业的一个巨大损失。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对米克林的离世表示哀悼。

俄媒称,米克林一生共撰写了270余篇科学著作。他为俄罗斯载人和货运航天飞船的控制系统、自动航天器开发等项目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4月9日,他还参加了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进行的载人航天发射,将俄美3名航天员送入国际空间站。在他的指导下,俄罗斯正在进行一系列有前景的研究项目。

“生命游戏之父”——约翰·何顿·康威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4月11日,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约翰·何顿·康威(John Horton Conway)因新冠肺炎去世,终年83岁。

康威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数学家,一直活跃在有限群的研究、趣味数学、纽结理论、数论、组合博弈论和编码学等领域。他发明的一款生命游戏,在上世纪70年代占据了1/4的计算机,成为那时极客的最爱。他还算出在24维空间的球迷密堆积中,每个球体都和196560个球体接触。

世界著名数学家,声称证明黎曼猜想的迈克尔·阿蒂亚爵士(Sir Michael Francis Atiyah)曾这样评价他:

康威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学家。

世界艾滋病抗争领导者——Gita Ramjee 教授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3月31日,世界著名艾滋病研究科学家 Gita Ramjee 教授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她生前担任南非Aurum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始终致力于为女性寻找艾滋病预防解决方案。

Gita Ramjee 教授是HIV预防临床试验领域的关键人物,并因其在杀菌剂领域的研究而获得国际认可,其中包括预防艾滋病终身成就奖。

2018年,她因专注于寻找新的HIV预防方法而获得欧洲与发展中国家临床试验合作组织(EDCTP)颁发的“杰出女科学家”奖。

其学术成果出众,在包括NEJM、Lancet等在内的顶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超过10000,H指数为47。

欧洲细胞信号传导学院士 ——迈克尔·韦克林教授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3月31日,世界顶级生命科学研究机构——英国Babraham研究所所长Michael Wakelam教授因疑似新冠肺炎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去世。

作为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员,欧洲科学院院士,Wakelam教授专注于脂类(细胞脂肪)及相关研究技术的科研,

在细胞信号传导领域拥有20多年的研究经验,于2018年获得了生物化学协会的莫顿Lectureship Award奖。

他大力提倡将学术研究与商业研究相结合;同时致力于创造和保护优秀科学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环境,希望每个人能够发挥专业和能力,创造科研佳绩。

擅长分离连体婴儿的神经外科巨擘 ——詹姆斯·古德里奇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3月30日,曾多次创造奇迹,成功分离连体双胞胎的世界小儿神经外科巨擘、美国顶级神经外科医生詹姆斯·古德里奇(James T. Goodrich)因新冠肺炎并发症逝世,享年73岁。

2016年,他领导了一个由40名医生组成的团队,进行了长达27小时的手术,分离了头部连体双胞胎,被称为世界领先的拯救生命专家。

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学会(CNS)在一份悼词中写道,古德里奇一生致力于拯救患有复杂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

他是这一领域的先驱者,开发了一种多阶段的方法来分离在大脑和头骨融合的颅骨连体婴儿。

世界首台全身伽马刀研发者——段正澄院士

突发!又一位科学界巨星被新冠病毒击落......

2020年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世界首台全身伽马刀研发者,段正澄院士,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6岁。

他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6年,段正澄将机械科学与放疗医学相结合,研发了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由中国“原创”的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全身伽马刀问世。

全身伽马刀可进行旋转动态聚焦,使伽马射线焦点对准经过精密定位后的肿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大大降低对人体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目前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使用,惠及近百万人。

一颗颗巨星的离去

再次提醒我们

在病毒面前

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新冠病毒是全世界共同的敌人

只有齐心协力

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曾高呼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如今我们还要继续喊:

世界加油!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社区生活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我再祥林嫂一次,在这次疫情中,我们麻州这个学霸得了个F (Fail)。

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

学霸的检讨书

文 / 菊子

1. 学霸的检讨书

住在麻州的武汉人,辛苦啊。1月24日武汉封城,1月26日,我惊惶万状地写下第一篇疫情日记《莲藕排骨汤》。3月1日,国内疫情渐缓,家人慢慢松了一口气,美国疫情却渐渐白热化。一个渤健(BioGen),把我们推上了世界疫情的头条。

那时候哪里想得到,如今都已经5月了,意大利疫情渐缓,欧洲疫情渐缓,美国疫情渐缓,连纽约人都已经松了一口气,麻州还在鏖战。

我再祥林嫂一次,在这次疫情中,我们麻州这个学霸得了个F (Fail)。

说麻州学霸真不是吹牛,这个学霸既有先天的聪明,也有后天的努力,是个不松懈的兔子,速度快的乌龟。

在美国各州中,马萨诸塞是教育程度最高、人口也最富庶的州之一。麻州有美国最优秀的医疗中心。渤健二月底三月初就发现新冠,麻州比其他州更早地警觉起来,早在3月10日就公布了居家令。麻州的领导人比较开明,麻州的共和党州长,民主党人控制着立法机关,面对疫情危机,他们能够抛开党争,认真合作抗疫。

马萨诸塞州医学会会长玛丽安·邦博非常赞赏麻州政治家们的合作,并且特别提到,马萨诸塞州的检测率,包括无症状检测率都是比较高的。当然,麻州的确诊率比较高,部分原因也是因为麻州检测得比较多。麻州还在追踪那些与测试呈阳性的人密切接触过的人,这是遏制未来爆发的重要一步。

麻州的老百姓也比较理智,5月1日抗议的只是区区几百名少数派,大多数人都认认真真地在家遵守着居家令。有些州都被抗议居家令、要求复工的人包围起来了,但在麻州,除非公共卫生专家宣布平安无事,没有多少人施加压力一定要复工。麻州还加入了纽约州领先的联盟,这个联盟协调整个东北地区的复工进程,而不是像其他很多州那样单独采取行动。

看起来,麻州似乎所有的题目都做对了,但考试还是考砸了。马萨诸塞州的确诊人数依然是全国第三高,仅次于疫情最严重的纽约州和新泽西州。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玛丽安·邦博的说法,确诊人数高是因为我们测得多,那么死亡人数呢?麻州的人口才不到七百万,在全国人口中排名第十四/十五,但新冠死亡人数也是全国第三高,也是仅次于纽约和新泽西。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一. 美国各州和领土人口排名。数据来自维基百科

看看上面这个表,下面的表显然就有问题:麻州的人口在全国各州中排名第十五,但新冠确诊人数和新冠死亡人数都排第三,超过了其他十二个州。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二. 美国各州确诊人数前八位 数据来自“一亩三分地”。

麻州的确诊人数是 72,025 人,死亡人数是4,420人。麻州需要检讨。

这几类人属于麻州受灾最严重的群体:

老人:麻州一半以上的死亡事件是在养老院等长期护理机构中。老年人在马萨诸塞州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工作人员:这里面首先是医护人员,还有警察和消防员,以及加油站、杂货店的工作人员。

4月8日,波士顿的boston25news就报道有2,200名医护人员感染。昨天是全国护士日,四架飞机沿着麻州一些重要医院飞过,向医护人员致敬,我希望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已经康复。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三.  图片来自网络

穷人:穷人很难在家里保持社交距离。麻州一位负责海地移民的工作人员表示,她知道有的移民家庭10个人住一套两居室公寓,共用一间浴室。一个人感染,其他所有人都很可能被感染。

但是,这几条理由,都无法说明为什么麻州比别的州疫情更严重。说到关键工作人员,每个州、每个城市都有,不是麻州独有的问题。说到穷人,麻州还是比较富裕的州,穷人并不比别的州多。

那么,麻州究竟做错了什么?

2. 超额死亡人数

如果不是新冠,正常年份,会有多少人死亡?5月5日的《纽约时报》统计了超额死亡(Excess Death)的数字。当然,在这个统计里面,还是纽约州遥遥领先,从3月15日到5月2日,总超额死亡人数是23,000,这张图表都装不下,我的截图掐了顶。

我们只看麻州的数字。3月15日至4月11日,麻州死亡总人数,超过去年同期1,100人。

《纽约时报》承认,统计死亡人数需要时间,而且许多州的报告时间都滞后几周或几个月,这些数字都可能远远低于最终死亡人数。《纽约时报》采用的是疾控中心的资料,疾控中心认为这些数字完成了90%,《纽约时报》另外还补充进了自己搜集的数字。

《纽约时报》说,要全面衡量新冠的影响,需要统计所有死亡人数,而不仅仅统计确诊和死亡人数。流行病学家将死亡人数与正常死亡人数之间的差距称为“超额死亡”。“超额死亡”能够显示病毒如何改变正常的死亡率模式,从而打击并破坏了有关论点,即它只是杀死无论如何都会死亡的脆弱人群。

《纽约时报》按照“超额死亡”人数,把美国各州分成了几个小组:

1. 死亡人数大大超过正常年份;

2. 死亡人数略高于正常年份;

3. 死亡人数目前仍然正常。

麻州自然是在第1组。而且,这还只是截至4月11日的数据,4月11日之后这将近一个月,“超额死亡”数据应当会更高。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四. 超额死亡人数最多的前五个州

(从左至右依次是)纽约、新泽西、伊利诺伊、马赛诸塞、马里兰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我们再复习一下麻州自己的统计。这是麻州截至到5月6日的死亡人数。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五. 每日和累计死亡人数 数据来自麻州卫生部官网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六. 确诊数和确诊率(按年龄分布)新冠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岁

数据来自麻州卫生部官网

上面是按年龄区分的确诊人数。左面的表统计的是绝对人数,右面的是每个年龄层里面,每十万人中确诊的人数。

值得注意的有两项,50至59岁年龄层中确诊总人数是11,843人,但平均下来是每十万人中1220人,与其他年龄组持平。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80岁以上年龄层。总确诊人数10,940人,但每十万人中有3,754人。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七. 死亡数和死亡率(按年龄分布)因新冠而死亡的患者平均年龄为82岁

数据来自麻州卫生部官网

死亡人数就比较直接了。死亡的绝对人数,和每十万人中的比例,都是80岁以上的人群遥遥领先:4,420人中,2,777人年龄在80岁以上,每十万人中953人,平均年龄82岁。

这里面的原因也全面报道过:麻州的新冠死亡病人,一半以上是老人院和长期护理机构的病人。具体说来,麻州60%的新冠死亡病人都住在长期护理中心。罗德岛州更高,71%。这两个州是难兄难弟,在美国遥遥领先。

麻州总共有4万1千人住在护理中心或关怀中心。这些中心中,67%有病人感染。中心一有人发病,很多工作人员就不去上班了,有的是生病了,有的是害怕。根据麻州的抗疫指挥中心,护理中心的所有病人和工作人员现在都必须测试。

四月底,麻州州长查理·贝克还另外拨款一亿三千万美元,供老人院抗疫使用。5月5日的一份民意测验表示,84%的麻州居民赞成他在抗疫政绩。他是共和党人,参加民意测验的人中,46%是民主党,13%是共和党,还有37%是独立党派。

州长也是学霸。但我们的成绩还是不好。本来想用“超额死亡“的概念分析一下麻州的死亡人数,也有些不得要领,待以时日,容疫情缓解、消退后慢慢分解。不过,疫情缓解、消退后,我看都不要看这些吓人的数字、吓人的字眼。

3. 炸油条,学英语

虽然看数字非常沮丧,热望中的“拐点”没有横空出世,但起码,用麻州州长的话说,我们是进入“平台”期了。说起来,我也有一小份功劳。

5月1日,星期五。星期四那天,Instacart给我送来CostCo一包50磅的面粉,可以随我糟蹋。我从柜子里居然翻出几包干酵母,查了查手机,揉了一坨面。

虽然是五月,天气还是很阴冷。我打开炉子,热到250华氏度(大约120摄氏度),再把面团放进去。看了无数遍,临睡时再看,还是原样大小。我再笨,也知道面团还没有发起来。于是把炉子热了一遍,让面团在里面呆着,发不发都由它。

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面发起来了!正好有爹妈在这里时用过的大油锅,于是把面团揉巴揉巴,还记得在电影里还是在油条摊头上见过,油条一定要有两条,把两条面叠在一起,再用筷子沿着面按一下,然后还要那么拧一下。

放进油锅,滋滋作响,哇啦,油条炸成了!欣喜之情自然难以言表,多少年觉得神秘无比的大工程,居然一下子就完成了。心里却有些失落,也有些担忧,总觉得自己是太岁头上动了土,怕地震。

直到我听人说,炸油条就是拐点到了。Bingo,怪不得我炸完油条后一直心神不宁,原来是出现了这样大的历史性转折,一炸炸出了拐点!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八. 炸好的油条

看看IMHE的统计表吧。全美国每日死亡人数,从5月1日开始下降。

菊子:美国东北部抗疫日记(25):学霸的检讨书

图九. 美国每日死亡人数以及预测 数据来源IHME

全美医疗资源状况,也是从5月1日开始大幅度缓和。

麻州的数字,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也是从5月1日开始好转。我这么笨的人都炸油条了,拳拳之心,苍天可见,所以在这里认真记下一笔,送走瘟神之后,他日论功行赏,也别忘了有我的一份苦劳。

一月份以来,我看了无数科普,学了很多生僻怪词,心里却巴不得将它们快快忘记。正经专业词汇太多,列不过来,这里只从dictionary.com上摘取几个,都是因为新冠流行而产生的新词汇,个中可以窥见一些幽默和无奈。

Rona,the Rona,就是Corona,COVID-19, 冠状病毒,推特上都称“她”为Miss Rona, Aunt Rona。罗娜小姐,罗娜阿姨。

Cornteen (quarantine):隔离。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不隔离吗?每一个地方,说quarantine都带着不同的口音。这一位正好把它说成cornteen.

Doom-scrolling:你我都是,成天挂在网上、拴在手机上,眼睁睁看着冠状病毒如何毁灭人类,毁灭地球。

Covidiot (COVID-19+idiot):冠傻,明明知道会得新冠,却故意不遵守健康和安全守则。

Moronaviris:Moron+coronavirus. 冠蠢。比idiot还傻。

Quarantini (Quarantine + Martini):隔离期间喝马提尼鸡尾酒。马提尼酒随便怎么调,家里有什么就加什么吧,反正不用开车。就是要小心covidivorce and zumping.

Coronarita (Corona+Margarita):隔离期间喝玛格丽塔!玛格丽塔(Margarita) 是一种鸡尾酒,里面有龙舌兰酒(tequila), 青柠檬或柠檬汁,君度橘皮酒等成分兑成,喝的时候,杯口还有一层细盐。

Virtual happy hour:我们公司的Happy Hour本来是星期五,后来星期五在家上班的人太多,改到星期四下午。爱喝酒的喝酒,爱吃东西的吃东西,爱说话的说话。现在只能在网上进行了。

Zoom-bombing:类似于photo-bombing,我们学过了,就是你在Zoom上开会时,坏家伙进来捣乱。

Quarantine and chill:要宅就要安心下来慢慢地宅!Coronials, Quaranteens, Coronababies:

宅家没事干,去商店买防护用品也有危险,不小心就出事了。将错就错,灾年之后往往有大批宝宝诞生,是人类自救的本能反应之一吧。

Covidivorce (Corona+divorce):常年累月宅在一起,对夫妻关系是个严峻的考验。经受不了考验的,就离婚吧。

Zumping (Zoom+dumping):和平年份,情侣们分手,最好是当面说吧,发短信分手是非常不礼貌的。宅家了,在Zoom上和他/她吹,其实也不容易。就看你开不开视频。

COVID-10 (也有写成COVID-15的):新冠是COVID-19,加上有个词叫Freshman 15,新生上学时要长15磅。指在新冠宅家时成天琢磨吃的,连我都炸油条了,结果都要长10到15磅。

Coronacation (Corona+vacation):来自 Staycation。学校关门了,上班也不用去了,大家呆在家里,上课、上班都不正规,又不是正式的度假。不伦不类,半干活半休假。

希望Coronacation早日结束!

作者简介:菊子,武汉人,燕园学子,北美码农,个人微信公号“菊说八道”。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葛剑雄:上海怎么来的

引言

复旦大学的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算是把上海的来龙掰开揉碎讲透彻了。

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大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处于南北之中、江海之会,占据中国最优越的区位优势,没有之一。

人文上,租界和移民,尤其是江浙历史上鱼米之乡的富庶和通商口岸,在20世纪全球动荡年代,吸引啦全人类富商迁徙至此,是上海这座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上海海纳百川,是客观上江浙人有繁衍生息、经商机制,和各方避难移民的融入,不是上海人特别大方。

文 / 葛剑雄

葛剑雄:上海怎么来的

上海占据优越的区位优势,处于南北之中、江海之会,租界和移民是上海这座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上海海纳百川,是客观上有这个机制,不是上海人特别大方。

今天我要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认识和解读上海,上海这座城市往往被人称为魔都、上海滩,有很多说法。以前有一个说法,说是上海是一个小渔村一下子成了大上海,这些年我们往往强调上海文化的悠久,有六千年历史,好像有些矛盾,有人问我上海到底历史多久?

为什么讲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就是历史时期的地理,就是过去的地理。你要了解上海,光知道今天的地理不行,比如我们看崇明岛,在明朝的时候崇明岛还没有这个样子,它不是连起来的。比如我们到金山那一带,有大金山、小金山,他们好像在海上,但是在宋朝是连在一起的,金山泉水不错,文人跑到那里泡茶喝茶、写诗,今天都走不过去,都在海上,所以我们需要看上海历史地理是怎么发展成今天的。

还有,我们讲上海,有些提法不一致,其实我们要认清楚,上海这个名称代表了不同阶段的历史,我们往往把这个名称混淆了。比如说上海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它的范围就包括上海的市区和整个上海所有的县——以前有县,包括崇明县,现在都改为区了,就这么六千平方公里的范围。如果说上海这座城市,一般就指市区了。

上面提到一个说法,上海有六千年历史,不是指这个城市有六千年历史,而是在上海六千平方公里范围里面发现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址。至于上海主要的城区,不要说六千年,恐怕三千年前还是一片汪洋。

这么多地理条件,哪些条件对上海影响最大?

我先讲一讲自然条件方面的,从自然地理角度说,上海是一块既古老又年轻的土地,为什么算年轻?上海因为处在长江入海的地方,我们知道东海的潮水是每天有涨落的,涨潮的时候就把泥沙顶住了,退潮虽然带走一部分泥沙,但是顶的过程当中在长江口沉淀了,所以历年来长江下面的泥沙相当大一部分就在长江口沉淀下来,所以上海到现在为止理论上讲每天还在扩大。当年造浦东机场的时候,原来设计的跑道比较偏里面,后来华东师大河口海岸研究所专家去看、论证了,觉得根据它泥沙堆积情况,跑道还可以往外走,光这一项会节省好几亿。

今天上海这片陆地大多数地方都是以往两千多年时间之内形成的,这跟上海悠久历史矛盾不矛盾?不矛盾的!因为上海有两部分构成,而且很明显。在今天的松江、青浦,还有嘉定,明显有一道山冈,叫冈身,那里明显比东面高一点,根据考古发现分析,说明这里是天然形成的一道海平线。也就是说,冈身西面一片至少七千年前形成土地,而冈身以东是以后慢慢形成的。

就像大家了解的,现在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有人讲苏州河是母亲河,如果一定要讲谁最早,苏州河比较早。苏州河古代叫松江、吴淞江,这才是上海比较早的一条河道。到了近代,西方人来了,他们发现这里坐船可以一直开到苏州,就叫苏州河,这是外国人叫起来的。怎么叫苏州河呢?其实它就是松江,吴淞江,外国人叫苏州河,中国人也跟着叫出来。

松江原来是上海这一带最大的河流,曾经有十几里宽,但是因为这个河的上游是太湖,从太湖流出来然后入海的,太湖水总的来讲是比较清的,但是太湖上面也有山。到了发大水的时候,也会夹带着泥沙过来,而且这条河到上海,到了平原地方水就流得很慢,这样泥沙慢慢积累起来,这条河就从原来十几里宽,最后变成比较窄的河。

一旦河道变窄,问题就来了,太湖发水的时候,宣泄下来容纳不了就泛滥了,所以到了明朝的时候,吴淞江的水灾经常发生,所以一些官员就派来治理吴淞江,其中一个清官海瑞也曾经治理吴淞江。

怎么治理?无非是造坝,拓宽也不可能,这里周围都已经是粮田,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在这条河流下游另外造一个出海口,这样就跟黄浦接通,果然因为从黄浦今天外滩这个地方跟苏州河碰头以后,水就分在了外滩那里,河道冲一下,比较宽、比较顺畅,从今天外滩一直到浦东,原来苏州河就没有,这样就变成了黄浦江为主、苏州河为次了,苏州河成了它的支流了,原来是倒过来,黄浦进吴淞江,再出去。

黄浦江和苏州河对上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家知道我们一直讲上海是海港,其实上海不是海港,上海是河港,上海到现在有了洋山,有了外高桥,才成了海港,因为上海码头本来都在这里。这种情况有什么好处?比较安全,如果真正靠着海,风浪来的时候也不行的,而且真正靠着海还需要人工建码头,但是本来靠着黄浦江建码头比较容易,你看碰到台风到黄浦江边上比较安全了,因为那个时候船比较小。

还有一个,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相比,水运最便宜,黄浦江提供一个出海口,通过水路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的杭嘉湖,联系到江苏的苏松泰常。所以以前这一带的人,很多人家里从门口的河坐上船,就可以通过黄浦江从苏州到上海来。记得1956年我第一次到上海来,就是从家乡嘉兴镇码头,天亮就到黄浦江,开到苏州河,来到上海。

“上海”哪里来的?上海最早的时候就在黄浦江支流旁边,当时上海这一带把河叫成浦,黄浦江就等于叫黄江江,叫惯了没有办法。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我们知道居民点一般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以后人口越来越多了,人多了以后要起一个名称。因为在上海浦边上,所以就叫上海。尽管附近有一个小河叫下海浦,但是最终使用的名字叫上海。

这个浦怎么会成为今天的上海?大概是因为交通条件比较好,另外这一带的人比较吃苦耐劳,同样的土地他们可能开发得比较好,所以到了宋朝的时候,政府在上海居民点设立一个衙门,叫上海务。上海务干什么?是收酒税的。这就说明上海地方那时已经可以收到比较多的酒税,至少养得起这个衙门了。

怎么会这个地方收的酒税比较多,现在找不到具体资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带商品粮比较多,有足够的粮食用来酿酒;第二个可能是酒的集散地,外地酒到这里交易,政府才可以收税。不管什么原因,说明上海这个地方经济比较发达,果然宋朝末年就出现上海镇,我们知道到了唐宋以后,一般是叫村、乡,叫镇就是县里派驻的机构。南宋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是江苏省、松江府所属的一个县。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开放五个口岸通商,上海是其中一个。那么怎么开发?英国就派人到上海来,最后跟上海道台谈判。上海道台我们用得很多,其实上海道台真正的名称不叫上海道台,叫分巡苏松常太兵备道,巡逻的范围包括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再加上太仓州,后来常驻上海,叫习惯了,就叫上海道。中英双方就签订了一个《土地章程》,章程规定上海划出一块土地出来,在城外,租给英国人,一亩地一年收1500个铜钱,英国人交租,但是这块地方不允许中国人买地造房子,这样就叫作租界了,这个就是英租界。

英租界出来以后,法国人要求也划一个地方,于是有了法租界。英租界就在黄浦江、苏州河交界处这一带,最好的地方,法租界就是英租界与上海县城中间,就是今天淮海路一带。等着美国人来了,美国人主张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到他租的时候苏州河以南的地方已经没有了,就租了苏州河以北,从今天西藏路往东,那么就包括虹口、杨浦这些地方。这块地方比较大,但是当时空地多,美国人觉得比较荒,但是英国英租界已经繁荣、发达起来,英国人觉得土地不够,这样两方商量,干脆把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就叫做公共租界。

有人问上海有没有日租界,没有的,很多人弄不明白,觉得虹口这里有日租界,其实并没有。日本人集中在虹口四川路这一带活动,建了神社,日本浪人也到这里活动,给人印象是日本租界,后来司令部也建在四川路,人家就认为这是日本租界,其实是没有的。

应该承认上海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主要是在租界上发展起来的,不是上海县城自己扩展起来的。而且应该承认一直到改革开放初,上海的城市主要部分还是原来租界的部分,现在讲的城市这些地方,包括浦东。以前我们到浦东还需要摆渡过去,就等于到乡下。

上海县城当时归江苏省,租界外面就是江苏省的,到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国民政府成立,就宣布在上海建立上海特别市,这样才有了上海市这个名称。

应该承认国民政府建立上海市政府,马上就想到上海不能老是依靠外国人发展,所以就开始制定大上海计划,又叫新上海计划。租界外面只有闸北这些地方相对来讲比较落后,上海市既然建市,那么市政放在哪里?就在江湾五角场附近。市政府建在哪里?就是现在上海体育学院礼堂,很漂亮,表面是琉璃瓦,内部都是西式的。周围所有的马路都按照规定建,马路的名字都根据“民国市政府”排列的,所以你看,我们复旦那一带东西向都叫政,南北向都叫国,还有一部分路叫市,还有叫民。

而且建了很多新的建筑,比如江湾体育场,还有博物馆,这个图纸现在还在,建了整整十年,到1937年被迫停下来,还建了自己的火车站,码头也建了。抗战胜利后这些设计师继续编图纸,一直到上海解放才把这个图纸交给陈毅市长。

上海还有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地理条件,就是上海的区位优势,这个也是独一无二,属于江海之会、南北之中。“江海之会”这个条件不光上海有,但上海这个条件世界上独一无二,哪一个江?长江。哪个海?太平洋、东海。长江六千三百公里,世界第三,但是从它的对经济文化社会影响来讲,是独一无二的。

至少到秦朝,四川盆地已经得到了开发,然后下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到了唐朝后期长江流域已经很发达,到现在也是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可以说,整个长江流域都是上海一个重要的腹地。这么大一块地方,中国其他地方有没有?世界其他地方有没有?没有!

同时,上海又处在中国这个地图南北之中,你到北方,到大连、天津,往往冬天的时候有些港口还结冰,而且那里没有这么大的腹地,往南,往广州太偏南了,今年三个台风都到那里去了。对外联系从上海这里出发,这个条件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所以近代上海的繁荣很多就建立在长江流域,比如说以前中国出口最大的地方,就是上海。不是上海本地产的,就是长江流域来的。以前上海有两样东西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一个是桐油,油桐树结的籽榨出油,当时还没有化学人工合成的东西,全世界船上防腐蚀的涂料,防腐剂主要是用中国产的桐油来制造的。中国桐油几乎全部是从上海出口,尽管产地是长江流域的山区,所以历史上有桐油借款。跟外国人借的钱拿什么作担保?就拿中国桐油出口,放心,因为这个桐油肯定会卖掉。

还有一样东西,猪鬃,就是猪脖子上的毛,用这个做刷子。其实猪鬃都是四川、湖南这些地方产的,四川是猪鬃的大产地,最早猪鬃大王都在四川,因为出口都聚集到上海来了。

我们看上海的发展,离不开这几个条件:第一,靠海,对外联系方便;第二,黄浦江、苏州河构成了很发达的水系,第三,占据有利的区位优势,处在南北之中,江海之会。要是没有这些条件,可能就没有今天的上海。

刚才大致讲是自然方面,接下来讲讲人文方面。

上海现代城市的来源,一个是租界,一个是租界里的人,就是移民。租界这个因素以前只看到侵略,中国人受屈辱这一面,这一点否定不了。租界毕竟是中国人被迫开放的,对国家、对民族来讲的确是耻辱,这个是否定不了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它客观上起的作用主要还是积极的。这矛盾不矛盾?不矛盾的,因为外国人他开租界,就是为了控制中国,他也希望这个租界得到发展,这样才对他有利。

租界里面最早的时候表面上是跟英国政府没有关系,是自治的,成立一个市政委员会,有一个董事会,规定只有纳税才能参与选举,表面看很公平,但是中国人当时在租界里既不能买土地又不能造房子,所以纳税人都是外国人,董事也都是外国人。

到了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大批的有钱人就逃到租界,租界当然很高兴,这么多有钱人来了,就改变原先的规定了,租界里面中国人也可以买土地,也可以造房子,也可以办产业了。中国也纳税了,纳的比一般外国人还多,所以华人就抗争:既然纳税人选举,为什么我们没有资格?这样就出了华董,就是华人的董事,华人的董事当然也要起作用。

又比如说,刚开始租界里出了什么案子,交给清朝处理,但是外国人觉得不公正,我们需要自己处理。这个时候清政府跟租界达成协议,双方成立会审,一个洋人、法官,清朝也派一个人,两个人审。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案子是出在租界还是出在华界,如果出在租界交给租界管,出在华界就需要我们管。有的甚至既在华界又在租界,比如小偷,两个界别都偷,弄不清楚怎么办?这个时候可以自己选择,你愿意在哪里接受处罚,结果几乎全部选择租界,毕竟租界相对来讲比较文明,特别是女犯人。因为女犯人到租界多少还有尊严,到华界清朝衙门就打屁股,所以就往往选择租界。

租界的存在本就是对你的刺激,当时搞革命,那些革命党几乎都是外国引渡过来。清朝末年有一个《苏报》,革命党在上面发表文章,清朝很生气,就骂他们,要求抓起来,因为这个报纸是在租界办的,就要引渡,让他们交给清朝处理。交给清朝处理,杀头都可能,但是当时革命党就千方百计,包括发动洋人一起造舆论,最后总算留在租界处理,留在租界就是发表不当言论罪,两个人一个判三年,一个判两年。

又比如说,中共的一大为什么选择法租界里面开?因为在租界里面开会没有事情的,华界不行!特别是有外国人在里面,所以你看中共一大会址,当时那个房子外面有一片菜地,走的时候比较便利。中共地下党中央长期就在租界活动,当初周恩来就在租界,后来因为出了叛徒,顾顺章叛变,这样中共才撤退到瑞金。租界有它特殊的功能,这个功能双方都利用。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承认,租界把当时世界上西方的一些先进的制度、文化、理念都带进来了,所以上海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会合的地方。现代中国很多“第一”根源都是上海。比如电灯,民用电力供应、自来水、煤气、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公交、铁路、民航、电报,这些都是在上海首先引进,然后推广到全国。

甚至很多东西首先是用上海话翻译过来,然后再变成普通话的。所以很多上海话发音跟外文字发音差不多,到普通话就不太对。早期很多名字都是广东人翻的,后来上海开埠以后很多就是上海宁波人的说法。所以,上海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化的实验室。但是到了上海就本土化了,包括民航、证券交易所、保险、海关这些,虽然不一定是上海最早,本土化之后才容易推广。

比如自来水,查下来中国最早有自来水是云南大理喜洲镇,因为当地有缅甸华侨,英国人在缅甸搞完自来水,他们回到家乡搞一点,但是它连县城都没有影响到。上海虽然比它稍微晚一点,但是到了上海,马上推广到长三角,然后到全国。

大家觉得西方文化聚到上海,怎么中国文化也聚到上海?这就是上海特殊地位所在,民国时全国一些著名学者、演员、艺术家、作家,他要扩大影响,甚至要成名,其他地方都不行,到上海才行。比如京剧,京剧是北京的,但是京剧演员要全国出名的话,必须到上海来,因为全国报纸大多集中在上海,上海最早就有电台,上海还有很多文人、评论进行推广,上海还有很多外国人,外国人一说身价就高了,所以都是要到上海来。

西方文化到上海传播,还有两批特殊的人,一批是犹太人,犹太人主要的来源还是抗战以前的,尽管抗战期间在这一带有两三万犹太人,但是这并不是最早的,包括一批犹太人的艺术家、文化人都到上海来。犹太人很善于经营,也善于保留、传播自己的文化,虽然他们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影响力很大。另外一批人是白俄,俄国革命以后对俄国贵族采取极端政策,所以大批白俄都流亡出来了,流亡到中国,主要是两个点,一个是哈尔滨,另一个就是上海。

上海当时集中了大批白俄,俄国革命之前的知识分子,其中很多位世界上顶级的艺术家,比如有一位弹钢琴的,后来到美国去了,中国几个男高音、男低音都是他教出来,解放以后苏联又请回去做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移民。上海刚开埠时,整个上海县总共五十多万人口,很快,到1900年人口突破一百万,然后不断增加,到解放初的时候号称六百万,因为当时有些逃难来的还没有走,户籍人口达到五百万。这个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发展都要快,人是哪里来的?不是靠本地生的,主要是靠移民,外面来的。所以上海解放初估计外来移民以及移民后代,因为这个很难精确统计出来,有的估计大概70%以上,有的估计80%,主要是外面来的。要是没有这一批移民,哪怕租界外国人来的再多都发展不起来。

为什么这批移民起的作用这么大?天津也是移民为主,大概60%是外来移民,40%是本地的,天津移民的来源主要是河北周围,还有山东,这两个地方到了近代已经衰弱了,简单来讲天津的移民主要是穷人。有没有上层?有,太高级了。比如每一次北京发生什么政治变动,总统、总理、总长就先跑进天津,他们都在租界里面,跟普通人没有接触,像溥仪逃出来,住在张园,然后又偷偷跑到满洲。上海移民哪里来?上海主要的移民是江苏南部,就是前面讲的苏松常太,包括近代无锡,还有浙江的杭嘉湖,主要这个地区来的!

这个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而且早就地少人多,所以像苏州、像杭州,商品经济早就很发达了,而且人们有一种市场意识。所以这些移民到上海,如鱼得水,很快就适应了。还有,这些地方文化层次比较高,传统文化积累比较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诚信,跟资本主义的严格管理方式结合,就形成了上海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以前人家讲上海文化海纳百川,我觉得这都是表面现象,层次深一点是什么?就是上海形成了可以称为中国水平最高的职业道德、契约精神。你到上海来,无论是穷是富,相对来讲会得到比较公正的竞争环境,上升的空间很大,有些人到上海,什么都没有,就学做生意,如果懂得念书,或者以前识几个字,往往白天干活,晚上去夜校,那个时候上海夜校早就有了,或者自己出钱接受培训,学会英文,然后就去考,考银行、考海关,如果考上了,当时海关、银行是金饭碗。

所以上海职业道德很典型。就是上海解放的过程,也可以看出职业道德对这座城市的作用。首先应该承认国民党方面也有一点职业道德的,为什么?上海解放的时候,广州还是临时的首都,国民党也不是准备真的马上就跑了,他还希望再反攻,汤恩伯就找上海市市长陈良,说南京撤退时秩序很坏,在国际上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上海这次撤退,不要搞出大的事情,所以他们当时就想找一个人留守。找谁?找到上海当时市政府工部局局长赵祖康,他是一个工程师,管市政建设,就让他作为代市长,刚开始他并不愿意,后来中共地下党知道了,也做他的工作,接下来,赵祖康后来就答应做,做了三天市长。这三天做什么?第一天发布命令,警察要好好站岗,看管好犯人,各个部门照样工作;第二天联系陈毅办理移交,第三天就将市长职位交给陈毅。所以上海出现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就是解放军进入上海,电没有停过一分钟,煤气、自来水、电话统统照常使用,公共汽车照开,开到前面打仗就停下来,等打好了照样开。苏州河南面是解放军,北边是国民党军队,还在和平大楼、四川路那块守着,陈毅打电话到对方,让对方投降,电话照样通的。电台刚才还在吹“取得伟大胜利”,这一下停了,后来就开始播报“大上海解放”。上海没有逃跑的犯人,没有丢掉一份档案,生活上一切照常,这靠什么?就是个人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不管发生什么,这就是职业道德。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方面移民本身素质比较高,另外一方面上海的移民是多元的,不是来自一个地方的,你说海纳百川,如果海里进来一川、两川想纳也纳不了,相反进来百川千川,不纳也不行,上海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机制,所以各地移民来到上海。我们讲海纳百川,是客观上有这个机制,不是上海人特别大方,我就反对人家这样讲,当时不这样不行,一定是竞争过程中遵守规矩才可以。所以上海很多文化其实中外交融的,同时也是全国各地融合的产物。

总而言之,我们要了解上海,要了解它的变化过程,除了自然条件,还有人文的,人文里面对近代上海影响最大的因素,一个是租界,一个是移民,还有其他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

Categories
休闲杂谈

方方:关于十-关于二湘

方方武汉日记

没有任何阴谋,全部人员连写带编,就只三个人。一枚是在二湘繁忙时,协助她来编辑。
十:关于二湘
文 / 方方

二湘跟我一样,是个写小说的,但她比我年轻很多。我第一次知道二湘,是一个朋友介绍。朋友告诉我说,二湘很喜欢我的小说,于是我与二湘互加了微信。这是去年初夏。尽管双方有了微信,到底还是陌生人,这中间基本上没有多少对话。直到二湘的长篇小说《暗涌》出版,二湘找我要了地址,给我寄了一本她的小说。

对于朋友们的寄书,我经常会先翻阅一下。有些书我会一口气读下去,有的则翻翻就先放下了。这完全在于个人兴趣以及当时的阅读时间。二湘的书寄到时,我正在给《长江文艺》杂志写小说。因为是中篇小说,又约定春节后交稿,所以我也不紧不慢地写。拿到二湘的书后,便开始看了起来。

《暗涌》这部长篇的内容,对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我读完第一章,便给二湘留了一个言:“小说很好看呀,语感相当棒,节奏控制得很好,阅读起来很舒服。就是字印得太小了”。二湘很开心。我的小说《软埋》中有个主人公叫“青林”,有评论家问我是否是“清零”的意思。我觉得这个理解很好,于是告诉二湘。二湘《暗涌》的主人公叫“贵林”,二湘说她的主人公“贵林”的意思也是“归零”之意,与我小说的主人公名字是一个思路。

微信聊天,就是有一阵没一阵的。去年12月,我到成都,有一天接到二湘的信息,忘记她说什么了,我说我正在和阿来一起吃饭。她立即发来她的一篇文章,说她很喜欢阿来的语言,要学习阿来的诗意,于是我转达给阿来。阿来玩笑说,以后到洛杉矶去找她玩。我又转达给二湘。二湘很高兴,说她当个翻译没有问题。这就算是我们第三次在微信聊天了。

阴历年底,武汉因疫情而封城。这个消息震惊全世界。二湘由此写了文章,表达她对武汉的关心,她在文章中提到了我的小说,所以也传给我看了。她对武汉的这份心意,让我很感动。

及至初一,我应《收获》约稿,开始记录封城生活。因为我是在微博上记录,并没有用微信发朋友圈。记录几天后,我不知道二湘在哪里看到的。她来问我,她的微信是否可以转载,且说她可以注明转自我的微博。微博本来就是一个公共平台,我完全不介意别人的转发,立即就同意了。这样,二湘开始用她的微信转载我的微博记录。她发公众号时所配我的照片,都是她自己从网上搜到的。

在我用微博记录到十天左右,有一天,突然被封了。我完全不知道理由,四处投诉而不得,非常无奈。刚好那天,“今日头条”邀请我去那里继续写,我应邀在上面写了,但是我用惯了微博,不太习惯“今日头条”的模式。于是,想到曾经转发过我微博的二湘,便问她可不可以用她的微信公众号帮我转发。我留言说:“可否这样,我把我写的东西,传给你,你用你的公众号帮我发出来,我自己再转发。我没有公众号,以前有个,已经不知道怎么用了。你觉得呢?”

那天晚上,网上透露出李文亮去世的消息。大家都很悲愤。二湘也在为李文亮写文章。同时答应我说,写了这篇文章她来试试。

那天夜晚一直到三点,我都睡不着觉,觉得已经很久都没有这样的悲愤之情。于是起来又转发了一条别人写的微信。我在转发时留了言。二湘自己写完李文亮的文章后,也帮我把我这天的记录发了出去。

第二天,我试着发自己的公众号,折腾了好久,结果重复发了两次,模板做得也不好看,远远不如二湘的。于是跟二湘说,得承认自己老了,弄不好微信公众号,还是你弄得漂亮。以后就由你来帮我发好了。与此同时,我自己还在“今日头条”和“财新”两个平台上发。

在二湘帮忙转发期间,有一阵老是被封,我多次跟二湘说,不要有压力,我随时可以不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说:“我真的把这事看得很淡,能发有人看,自然就写,不让发,也无所谓,拉倒吧。自己写了存着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发篇文章,这么麻烦,让大家都承受压力,我觉得也不必要。”

二湘说:“我觉得这种心态好,没有必要绑架自己。”因我自己一向比较懒散,没什么特别的执着之心,经常表示懒得写了。如果不是那些攻击我的极左们太过嚣张和卑劣,或许我中途就不写了。正是因为他们不停顿的攻击,手法低级,而且还让我感觉这种攻击十分莫名其妙,反而我多出一股劲,偏要写下去。

这就是我与二湘合作的过程。对二湘的其他情况,我几乎从没问过。在北美华人作家中,她认识卢新华、少君等人,我刚好也认识,仅此而已。她说她有篇小说,几次转载,都和我的一篇小说在同一期刊上。惭愧的是,我也没太注意。所以,我除了读过她的长篇《暗涌》,其他作品几乎都没读过。即便《暗涌》,也因为字太小,书太重,我没能读完。后来看到有一篇介绍二湘的文章,我才知道,她是湖南人,毕业于北大,学的是理工科,有四个孩子。平时除了写作,还热衷于社会诸多的公益活动。在北美,她的粉丝很多。我的同学老狐跟我说,他有一个跑友,就是二湘的粉丝。

因为有家有口,日常也有诸多事务。封城这么长时间,我又每日一更,时间久了,二湘会有忙不过来的日子。这时候,她便请了她的一位朋友一枚来帮忙编发,纯粹义务干活。后期我的日记以及读者留言,多是以二湘为主,一枚协助,两个人配合着推出来的。据二湘说,一枚是她的读者,因为喜欢二湘的文字,遂成知己。二湘的不少作品经常是一枚当第一读者,甚至还帮助她进行校对。以文字为缘,说起来,也是佳话。

二湘是住在美国的华人作家,这个身份,被别有用心的人认为其中有阴谋,以致二湘本人也遭到攻击。我看到攻击二湘的文章后,十分生气。3月19日,我在日记中写道:“那时候,我除了知道二湘写小说外,对于她的其他事,几乎一概不知,也从未谋面(当然,到现在也没见过)。后来看到有一篇介绍二湘的文章,我才知道她的基本情况。简而言之,这件事,就是一个会用公众号的作家,帮助另一个年老的不会用公众号的作家发文章。被一些阴谋论爱好者,几乎当成一件重大的阴谋。”

重点是:

1、二湘是我的文学同行,是我在微博被封、自己不会用微信公众号的情况下,请她代我转发日记。仅此而已。至于海外出版,跟二湘完全没有关系。实际上,作家在海外出版自己作品,大多情况下,也很少会与其他同行交流沟通,这在行内似乎是习惯。

2、没有任何阴谋,全部人员连写带编,就只三个人。一枚是在二湘繁忙时,协助她来编辑。我的日记,如果没有二湘的公众号,或许早就停了下来。对此,我要对二湘和一枚这两位远方的朋友致以深深的谢意。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方方,原名汪芳,祖籍江西彭泽,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现居于武汉。中国当代女作家,湖北省作协原主席;代表作《水在时间之下》《万箭穿心》《风景》,长篇《是无等等》;中篇小说《风景》于1987年发表,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并成为中国“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本文转载至网络原文见链接;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